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读书笔记|《三国史话》

读书笔记|《三国史话》

作者: 三十八岁正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08:30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应邀撰写的一本历史通俗读物,共有文章20篇,以及有关三国历史的札记20篇。张耕华认为:纠正错误的历史知识;揭示一些为人忽视的史事真相;说点意味深长的历史意义,是这本《三国史话》的三大特色。


      01 有关历史知识

      历史与文学是不一样的,《三国志》是历史,《三国演义》是文学,但《三国志》也不是全盘如实记录史事,毕竟有站位角度问题,因此,从史书上看历史,也不必全盘接收。

      比如,读到《宦官》章节,就想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句话:“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论语》中记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宦就是在机关中学习做公务员,是个褒义字。后来,就有自行阉割以为进身,汉时宦官以自行阉割进身的为多,虽然容易得到皇帝信任,但往往会闯出大乱子。这样,又把宦字推向了贬义。

      比如,现在我们介绍家人都说亲戚,古人是分开的,父亲这边是亲戚,母亲这边是外戚。

      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们所谓相同,都不过察之不精,误以事情既实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对付?      ——《楔子》

      这种在贵族家里做舍人的,都谓之为宦。所以“宦”字又有一个训释是“养”。……此等门客,皇帝名下自然也是有的,这便是所谓宦官。      ——《宦官》

      外戚二字,正是一个意义,就是指不是一家的亲属。单用一个戚字,或用亲戚两字,则是指一个家族以内的亲属的。      ——《外戚》

      古人认为天上的五帝,是应该依着次序来管理人间之事的。为天下之主的,必须是天帝的儿子。所以朝代的更换,便是这一个天帝的子孙,让位给那一个天帝的子孙。这就是所谓“五德终始”。      ——《黄巾》


      02 有关史事真相

      县、郡、州是三级行政管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管人的需要,但是弄不好也会出乱子。中央集权时,七国之乱能够平息;中央弱化时,群雄逐鹿就开始了。

      刘虞迎驾鲜为人所知,若是成功了,会不会也成为另一位诸侯呢?

      在春秋以前,大国或次等国灭掉了别一国,大概都把它作为自己国里的一县,直隶于中央政府,其上更无任何等级。……所以郡的设立,根本就是为镇压起见,并不是为治理地方起见。……而要设置了许多郡守,又怕郡守的权力太大了,于己不利,于是每郡又派一个御史去监视着他。到汉朝,皇帝不再派御史,而由丞相分派若干个史,出去监察各郡,这个史便称为刺史。……直到后汉灵帝的时候,改刺史为州牧,其实权才有变更的。        ——《后汉的地理》

      公孙瓒串通袁术,把刘和拘留起来,刘虞派去的兵夺掉,既阻止刘虞迎驾的成功,又可和袁术相连结,他的阴谋似乎很操胜算了。……总而言之,历史上有许多事情,其内幕是无从知道的。因为既称为内幕,断非局外人所能知,而局中人既身处局中,断不肯将其真相宣布。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03 有关历史意义

      曹操在群雄逐鹿中强起立、挟天子、扫北方、下江南,有时运,更有自身的能力。“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想聚贤才,也能聚贤才。历史的厚重,不禁让人再次放下傲慢的态度,认真看待历史上留下的一个个名字、一起起事件,哪怕一句话,也蕴含着当时满满的能量。青史留名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刘备取荆州应经过是多方的考虑,搞政治哪能不攻于心计。成功了就看经验亮点,失败了就分析找茬,很多得失需要我们放下其得失再冷静看待。如果先入为主,以结果找依据,就少了兴趣和味道。

      而想要大局安定,总要就有实力的人中拣其成气候的而帮他的忙。这是从来的英雄所以能得人扶助的原因。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内在。”可见天下事一切都是真的,断不是像平话家所说,用些小手段可以骗人的啊!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然其祸根,亦因急于要取益州,以致对于荆州不能兼顾之故。所以心计过工,有时也会成为失败的原因的,真个阅历多的人,倒觉得凡事还是少用机谋,依着正义而行的好了。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所以一个政治上的首领,往往是敌方危害的对象。魏武帝说:“我失败了,国家也要有危险。”这句话,是不能不承认其有真实性的。      ——《替魏武帝辩诬》

      封建时代的道德,是公忠,是正直,是勇敢,是牺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马懿却件件和他相反。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都是这一路人。这一种人成功,封建时代的道德就澌灭以尽了。      ——《从曹操到司马懿》

相关文章

  • 《三国史话》读书笔记

    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其意以为一件事办好了,我们就当取以为法,摹仿他;一件事办坏了,我们就当引以为戒,...

  • 三国史话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是中国史学界泰斗吕思勉先生,他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先生一生的著作超...

  • 拨开三国历史的重重迷雾

    拨开三国历史的重重迷雾 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由东营人黄其军撰写的《三国史话》正式出版发行。...

  • 《〈三国志〉故事新编》128:不受怀金的田豫故事

    不受怀金的田豫故事 满宠故事见我所写拙作《三国史话》中的《三国酒神满伯宁》一文。 田豫(171年-252年)...

  • 《〈三国志〉故事新编》128:不受怀金的田豫故事

    不受怀金的田豫故事 满宠故事见我所写拙作《三国史话》中的《三国酒神满伯宁》一文。 田豫(171年-25...

  • 读《三国史话》

    花了大约一周时间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这本书创作于1940年代,在那个特殊的背景时期,吕先生的一些观点应该...

  • 杂谈《三国史话》

    之前听 一位长辈说 ,中国几乎无封建时代, 我当时不太理解。封建王朝不是延续了一两千年(为自己的无知汗颜),看了吕...

  • 《三国史话》序

    《三国史话》序 陈德正 五千年文明辉煌灿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车轮在继我...

  • 史话三国人物

    ​ 读三国,话说执行力最强的是刘备,诸葛亮只提交一份策划草案,刘备就依据这个草案,单身人用,割据江山。现在有些老板...

  • 三国史话(序)

    从小到大,唯一坚持下来的爱好,可能就是写作了。我唯一擅长的方面,也是写文章。 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我爱好写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三国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u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