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谈论认知,但未必知道认知升级的几个境界,在《终身学习》这本书里,罗胖谈到,傅盛将认知状态分为了四个境界。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有一个词,叫黑天鹅事件。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
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黑天鹅,自然不会去想象黑天鹅的样子,更不会去想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什么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还是以黑天鹅为例。
现在我们的认识提升了一个等级,我们知道世上除了白天鹅,还有其他颜色的天鹅,至于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需要去验证,最后,通过我们的努力,发现了世上还有黑天鹅。
也就是说,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有了问题,我们就有了寻找答案的方向,然后顺藤摸瓜,迟早会找出答案。

三、知道自己知道
到这一个层次,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
打个比方,一个对中国不熟悉的外国人,他(她)可能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再知道多一点,他(她)可能还知道北京的长城、故宫,再可能就是北京烤鸭。
对一个熟悉整个世界、中国及北京的国人来说,他(她)除了知道外国人知道的意外,他(她)还知道中国处于世界的什么位置,北京又处在中国的什么位置,中国是怎么得来的,北京又是如何得来的,总之,他(她)很清楚北京所在的位置,不论从地图上看,还是从历史来看,和北京相关的信息,他都比较清楚。
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一个看到的是一个点,另一个不仅看到了点,还看到了面。
四、不知道自己知道
当我们在某一个领域研究了很长时间,认知达到很高的程度。突然有一天,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题,把你给难住了。一开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到临头,没办法,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时你成功的概率 比起菜鸟来说,就要大很多。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灵感,虽然说不出为什么,却就是要那么干。
这样的认知差距就是普通人和牛人的差距。这种知识往往书上学不到,只能靠自己去领悟,或者高人指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