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滇藏交界处
今天清晨,雨一直下个不停,气温也较昨天下降不少,按照领队的要求,尽量少携带不必要的东西,但必须准备好雨具,我们的行程是不会因天气原因而改变的。
吃完早餐,我们离开了有小瑞士之称的丙中洛村,前往丙中洛镇的秋那桶村。
秋那桶村离丙中洛镇十三公里,是传统的怒族村落,是滇藏线必经之地。背包客几乎无人不晓,也是怒江大峡谷深度游的必来之地。
我们乘大巴车顺着怒江219国道前行,很快就到了滇藏交界处,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丙察察中“丙”的位置。据说丙察察是最难走的进藏路线,也是资深驴友挑战自我的徒步路线。滇藏交界处也曾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的必经之地。
汽车刚一停在交界处,队友们就迫不及待下车奔向边界。边界两边岩壁上分别写有云南、西藏两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看上去很是震撼,仪式感特别强。
队友们站在路中间分界线上欢呼着,“我一只脚在西藏,一只脚在云南,一脚踏两省”。对于没有到过西藏的人来说,今天是不是也可以骄傲的说我进藏了呢?
滇藏分界处在219国道旁立了一个牌显示这里是6733.877公里,也就是说这里离新疆禾木喀纳斯还有6733.877公里,离广西东兴市还有3331.12公里。
在两省交界处,每个人都把自己来到这里的自豪感,快乐心情定格在了那一刻。
走过滇藏线交界处 大巴车原路返回,在不远处的秋那桶入口处换成小车进山。这里是丙中洛镇最远的村落,为了弄清秋那桶名字的含义,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在怒江地带名字中带“桶”的地方,一般是怒族、傈僳族聚居的地方,“桶”在怒族语中是“和平、平安”的意思。村子周围都是风景秀丽,适合拍风景大片的地方。
我们今天不巧,天公不做美,雨一直下个不停,远处山峦都淹没在云雾之中。路上雨水把衣服、裤子、鞋子都打湿了,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我们来这个“人神共居”的“神的花园”来探幽寻秘。虽然看不到远处的碧罗雪山,但草甸、松树、古树、桃花、杜鹃、梨花……,木屋,栅栏,梯田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清新自然,花开得更加鲜艳骄人。成片地小麦已抽出带芒的穗条绿油油的再山谷梯田中随雨水摇曳。传统的民族木屋上炊烟袅袅,构成一幅幅生动和谐的自然风光,形成宁静安详的田园秘境,宛如人间仙境。
俗话说,事情总是有失有得的,今天虽然下雨,但有时天公也不会亏了我们这些远方来客。雨天山谷中白雾弥漫飘飘渺渺,时儿穿行在树林中,时而越过木房顶,时而飘过高山,轻轻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看云雾环绕层层叠障的高山,薄薄的云雾在山峰上飘动,像是给仙女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霓裳衣服,云在动,山在动,宛若仙境。
虽然是雨天,去秋那桶的游人还是真不少,中午吃饭我们都没有排上队,以至于我们开车去另外一个地方吃的中午饭。
下午雨继续在下,我们的游程也在继续,下一个游览地是徒步滇藏茶马古道,看雾里怒族民族特色村。
在怒江雾里渡口,从上至下几十米的范围内有四座过江桥。一座现代公路大桥,一座新建的铁索吊桥,两座废弃的钢索吊桥,两条过江滑索,看来这个地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怒江必经码头。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滇藏茶盐古道在怒江右边逆江而上,先民们在恕江的山腰岩石上开出一条窄窄的仅能容一人一马通行的小道。头顶山峰岩石刀削陡峭,随时有崩塌的危险,极为险峻。路下是悬崖峭壁直达奔腾的怒江,往下望去胆战心惊腿脚发软。
今天我们走过这一小段滇藏茶马古道,我仿佛听到了当年从这里经过时马帮的铃声阵阵。我遥想当年从这里走过了多少马帮商队,把内地的盐茶贩卖到藏区和国外;有多少商贾从这里经过;有多少达官贵人从这里经过;有多少外出谋取生机的各少数民族贫苦人民在此经过……。因为这条历史悠久为滇藏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茶马古道历史实在太厚重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只能稍稍体会到当年盐茶马帮在这条古道上的不易。
茶马古道雾里怒族民族村经过,雾里村紧靠怒江因风景优美,民居建筑特具恕族传统特色,而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
整天冒雨游完秋那桶、雾里两个民族村,徒步走完茶马古道,我们今晚入住在贡山县云途宾馆。明天转向独龙江去看世间最神秘的独龙族。
四哥:2023.3.20于贡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