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褚时健:你知道一棵果树有多少片叶子吗?我数过!

褚时健:你知道一棵果树有多少片叶子吗?我数过!

作者: 名著阅读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00:00 被阅读56次

    2006年,褚时健的冰糖橙遇到了大问题:结果子太少。

    这时他们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数一棵果树叶子和果子的数量。

    匪夷所思,但他们就此找到了答案。为什么呢?看完第一点,大家就会明白。

    现在谈论最多的就是褚老的传奇。他不但是中国烟草大王,更是在70岁高龄再创业,成为中国橙王。

    但他自己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实在人认真人,敢于付出而已。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他一生成功的哲学。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认真人到底是如何付出的。

    一、把事做好

    对于“好”的痴迷,持续了褚时健的一生:好产品、好设计、好流畅、好人才,什么都要好,要精益求精。这简单的四个字,连解释都嫌多,但是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辛勤的努力和用心。它至少包含着两个意思,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褚时健第一次悟到这个观念是15岁的时候。那时他的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家里失去顶梁柱。妈妈负责地里家里两头忙,他则一个人负责酿酒卖。

    有一次三伯家的师傅教他发酵,他发现冬天靠近灶台的地方发酵程度高,反之亦然,于是他得出温度在影响发酵。他把还有余温的柴火盛起来放到旁边,使屋子温度升高,结果将出酒量提高了近一倍。

    由此他领悟到:做事,把是做好,自己就会快乐,就会有成就感。

    如何把事情做好、做得更好呢?他的方法是琢磨,而且这个方法人人可学,就是做记录。这个习惯他保持了终生。

    酿酒的时候,他会把酿酒的数据记下来,比如700斤苞谷,要烧1500斤柴火,两斤半苞谷出一斤酒,那么各自的成本是多少,他一一记下来算好。

    35岁他调到新平的曼蚌糖厂熬糖做副厂长,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扭转了糖厂的连年亏损。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处转了一个月,思考如何把事做好。一个月后,他开始用小本子给给大家算账,也是:100斤甘蔗出9斤糖,一斤糖需要燃料5斤4两......一下子就找到了数年亏损的原因所在。

    在他70岁开始种橙子之后,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橙子怎么种。当发现橙园缺水时,他会花了好几个月去考察河流,细致到分支沟渠、宽度、流速等等。

    2005年11月,在酒店开第一次冰糖橙展销会,大家都夸橙子好吃,唯独他觉得口味太淡了。回去赶快调整肥料结构问题,办公室的黑板上写满了各种营养元素和元素比例,同时用不同的比例进行小范围实验,然后记录、对比和分析。到2006年,橙子的口感变得又鲜又甜。

    2006年,他们遇到挂果太少的难题,最后一数树叶和果子,发现一个果子对应超过100片树叶,再经过褚时健自己的研究、请专家会诊,最终确定为果树过密造成的。于是一亩砍掉近三分之一的果树,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肯琢磨,认真,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精益求精,而没有其他功利性想法,这一点在成功人士身上具有共性。稻盛和夫也提出:

    “要几近疯狂的渴求,从头顶到脚趾,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这个念头,假设哪天受了伤,甚至伤口流出的不是血,而是这个想法。”

    因为注意力聚焦于把事情做好,他们自动隔离了外界噪音和内心杂念,才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真相,找到别人找不到的灵感。

    王阳明因此说:“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

    二、超强学习力

    学习能力是每一个人必备的能力,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一点在褚时健老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大家如果读了,肯定会为之感动和震撼。

    褚时健在35岁时进糖厂,说过一句话:“没有技术搞不成伙食。”结果进糖厂不久,他就学会了烧氧焊、烧电焊的技术。有一次甘蔗正在榨季,突然锅炉坏了,眼看着就要停工。只见褚时健把衣服一脱,拿着工具就钻进炉温还很高的锅炉。几分钟后,锅炉修好了。

    老婆马静芬问他怎么会修锅炉。他说,前不久跟工人一起把一台锅炉从4顿改成10顿,弄懂了内部的构造,自然会修理。有这样的钻研和学习精神,还有什么学不会呢。

    种冰糖橙后,他完全是外行,于是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家翻阅各种柑橘种植书籍,做各种笔记,第二天又仔细观察和向现场的作业长和农户们不断提问。两三年后,他知识水平已经赶上有十几年种植经验的专业户了。

    从他后来的经验可以看出,不论干哪一行,都有一件最先做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不但是理论上的,而且是实践上的。

    他自己说:“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就有足够的底气。”

    三、耐性

    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一件件地做,等待事情慢慢成熟、成功。但是我们往往求速成,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快的结果。形成惯性之后,当一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五年甚至十年时,我们就会看不到希望和成果,于是过早地放弃。

    比如爱情,流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因为很快就可以再找。还有各种知识课程,十五天养成某种思维,或者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宣传越是受欢迎,恰好越能说明一点:这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

    傅雷家书中有一句话,我常常用来自勉。他的儿子出国之际,他说:

    “(你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多作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动。”

    这是最难的事情,所以耐性可以看成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王石有一次来看他,看到到处都是荒地,于是就问:“什么时候会挂上果?”

    褚时健不紧不慢地说:“四五年后。”

    王石惊讶了,默默一算,那时候褚时健80岁。

    一个76岁的老人,借了1000万,买了900亩地,开始种橙子,而橙子的收获却在5年之后,而五年之后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但褚时健毅然开始做起来,因为他早就已经养成了耐性的习惯,只要有耐性,并且付出不断的努力,事情一定会成功。

    他还有一段很出名的“慢富论”,听起来跟现在快速成功的论调格格不入:

    “很多年轻朋友在创业的时候,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想快富,今天上手,明天就变成一个富翁。我说这个是不可能的。慢点富才符合规律,世上的事很少一想到马上就富了。”

    这是他经过了70年的曲折传奇经历之后悟出的道理,也是他一生都在践行的道理。他总是默默地做事,秉承成把事情做好的原则,最后的成功顺理成章。这正应了王阳明那段非常经典的话: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只要我们勤勤恳恳,把事情做好,最后的结果自然水到渠成,何必要时时刻刻去想着会有什么结果和回报呢?

    最后,我想说,把事情做好,这是我们个人最坚实的底层逻辑;强大的学习能力,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耐性,则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和信任。这三者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意义重大,缺一不可。

    大家看完褚老的故事,相信都受到了感染和鼓舞。就跟褚老数树叶一样,不如我们也从自己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小事做起,留心观察,细心记录,找到改进的方法,知行合一,把事情做得更好。我想,这就是对褚老最好的怀念。

    【小问题】你对于褚老的精神,有什么感受吗?

    欢迎在下面留言。你的分享,价值万两!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褚时健:你知道一棵果树有多少片叶子吗?我数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c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