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机缘巧合,学生时代魂牵梦绕的敦煌竟在30岁生日当天如愿前往。
工作行程是从兰州出发到临泽,落脚瓜州和嘉峪关,从敦煌回兰州。几个地方之间的距离超出了3天的时间规划,几乎半天时间走市场,另外半天就在赶路。夏日的河西十分独特,时有烈日中的炎热,时有树荫下的凉爽,一路颠簸,一路畅想。戈壁、黄沙、大风,星星点点的绿色,远处祁连山伟岸的身姿,落脚时一块西瓜,甜的那么自然,甜的忘却路途艰辛。傍晚到了敦煌,一个世界追捧的旅游城市,一个有神秘色彩的名城。
而立之年遇敦煌
而立之年遇敦煌
而立之年遇敦煌
而立之年遇敦煌
而立之年遇敦煌
而立之年遇敦煌
一直想瞻仰莫高窟里面神圣的佛像和绚丽的壁画,想来一次与千年古人对话。第一次强烈意识,那是余秋雨的《道士塔》,苦叹千年国宝遗落他乡,怨念王道士的愚昧无知,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敬仰信徒凿窟的精神。然而三十岁生日当天的切身感受却改变了以前的想法,也增加了而立之年奋斗的动力。 走近莫高窟,静静停留牌坊下,看着眼前隐藏在沙漠壁崖中数不尽的洞窟,仿佛真的能感受先人们的气息,以及信徒们的那份虔诚。
前秦至元代,百姓凿库不断,朝拜络绎不绝,千百年来能够延续如此景象的不是功利名声,不是钱色欲望,或许是古人心中或明或暗的信仰和崇拜。茫茫戈壁、无人沙漠,人们骑行骆驼到达此地,一天天凿窟,一天天塑佛像,一天天描绘精美的壁画,那是古人无限的智慧,也是无限的坚守。相较今日,人群是多么的急躁和功利,想要年少有成,想要有功有名,害怕一人的孤寂,害怕付出后失败。
就算相较曾经我鄙视和仇恨的王道士,他其实也是伟大的。一个道教弟子,无意间到了佛教圣地,别无所求,一个人默默守护。命运安排也好,无意发现也好,藏经阁由他发现,让它功过亿万人评论,他是万万没想到。国外探险者那时的行为和出发点无力评论,而一个无知的时代,一个混乱的朝局,一批昏庸的管理者,大环境的必然结果怎能由一个瘦小的道士所承担,也是可笑。经书售卖所得,全用在洞窟维护,更令人倾佩。
民国以来的守护者,为维护和研究这个艺术宝库,在荒芜之地,奉献无尽青春和热血。缺粮少水,气候干旱,物资匮乏,薪酬微薄,默默的坚守和创作,是何等伟大。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洞窟中看到今人在千年遗产中刻写的“到此一游”,那是何等可笑可气,是社会风气使然,还是个人素质。
回到三十岁这个话题,前几天面对自己,心态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今天的感觉有了些变化,是一份岁月催人的反思?是家庭责任的压力?是职业生涯的认知?想了很多,其实是目标更简单和明确了,发力的思路更清晰了。趣味而巧合的是,莫高窟一行似乎点醒了我一丝半点,不要着急,不要迷茫,不要害怕,一天一天将智慧和汗水用在自己正在奋斗的事业中,困难和挑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一天天坚持,总有一天回头发现已经得到了所有。
乐尊和尚来到敦煌,历尽千辛发出第一声召唤,信徒们用虔诚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艺术瑰宝,和尚在天俯瞰是微笑的;常书鸿一类青年才俊耗尽青春和大好前程,让一尊尊残破佛像、一面面暗淡壁画,端庄屹立于世人、光彩夺目于全球,青年们是微笑的;王道士倾尽一生,习惯守护这数不尽的洞窟,终有千万骂名,看着后人对莫高窟的喜爱和关注,和尚是微笑的。那是热爱,那是执着!
三十年,有哭有泪有伤悲,有笑有梦有希望,今后也会这样,但希望以后的我,不要忘记莫高窟前的今天。祝自己生日快乐,愿今后无悔每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