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
文/沈周霄
漫画《今胜昔》将古人写书的时间和产量与今人写书的时间和产量对比。不难看出,用10年甚至数十年写成的书,部部都是精品;而“两年出4本”的书,恐怕难成经典。
世界上有两种书: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一时之书,重数量;永久之书,重质量。
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司马迁一部《史记》,“无韵之离骚”;北欧诗人特勒姆,十六首风光诗获诺奖。好书的价值,在质不在量。
儒家有“三不朽”的说法。著书立言,在先贤们看来是一件神圣的事:为后世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观之今人,则古风难在。那些“两年4书”的人中,或许有个别“巴尔扎克”般的多产作家,但更多的恐是为“名利”而趋的功利之辈。郭敬明,当他凭借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出圈时,一部部“纷至沓来”的“巨作”背后是抄袭之耻:《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幻城》抄袭漫画《圣传》,《夏至未至》抄袭《香樟树》……他的书,可谓风靡“一时”,但终究难成“永久”。
一时之书,需要“投机取巧”的小聪明;永久之书,却需要“坚韧踏实”的大智慧。
有一种朴素的植物——毛竹。它们最初的几年,只会静静地扎根,每年只长几厘米,然后,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无数春笋满林生”,短短几个月间,一个个就都长成高高大大的良材。
人生,也如此。那些精于世道的左右逢源,只是术,满足于此的人,他的人生,也就只能止步于“一时之书”。唯独真正的人生积淀、那些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东西,却是任何人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获得的,这些需要一生去丰富的东西,让你成就“永久之书”。
这个“出名要趁早”的时代,太缺少像曹雪芹、李时珍、徐霞客那样的大家了。不是今人太愚笨,而是我们太功利。“打假老陈”放弃了“打假”的初心,成了钻进钱眼的网红;文章高手郭敬明忘记了写作的初心,成了抢抓“风口”的精神商人。
《淮南子》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灵魂的芬芳,与财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名望无关,它只在乎我们是否曾在自己人生中,播下坚韧的种子,扎下精神的根须,洒下高尚的雨露。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太匆促的书。
如果,把你我的人生也谓之书。
那么,若不是,有足够的坚韧、十足的定力、强健的精神,我们何以避开尘世的“熙攘”,写就时间的“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