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31228/0232024f7511029d.png)
前两天看着一直关注的励志名人刘媛媛写的文章,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北京,知道我要租房的时候,我妈妈打电话给我说,要租南北通透,通风好的房子……我嘴上说好,但是她不知道的是,我租的房子就几平米,连窗子都没有。”
也许,只有在北上广飘过的人,才懂租房的苦。
2015年,第一次来上海,我住在几平米的单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有个小阳台,和三个单间的人共用卫生间。那时的实习一个月3000元,租房1400,吃饭都是精打细算,每晚我都睡不着觉,在担心下个月的房租。
熬了一个月,心理防线还是崩塌了,走的那天,不抱希望仍舔着脸去求房东退点押金。
房东大叔说,小姑娘来上海不容易,我就退你一半吧。那一刻,我眼眶红了,差点就当面哭了出来。
那一幕让我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回家养精蓄锐9个月,2016年,我又第二次再战上海滩。
2018年,又是阳光明媚的周六,与每个周六一样、却又不一样。今天,是我来上海两年里,第七次搬家。
两年前的两月,大年还没过完,我就满怀憧憬地拖着一个26寸的粉红色大行李箱踏上这片土地,一个好心的师兄搬新家了,但房租还有半个月,所以我感恩代谢地住了进去。
忙着找工作的我,无暇顾及找房子,于是第三天,我搬去了华东师大一个同学宿舍(四人间的宿舍少了一个人住),原本天真地认为可以住一学期,结果第二天同学告诉我,室友只能接受我住一个月。
那时的我,每天早出晚归,投上百份简历,一天面试三家……可能是还带着初出茅庐的傲气,住了一个星期,我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叫了一个小面包车把行李(此时有了脸盆、桶等生活必备品),拉回到师兄的住处。此时距离房子到期仅剩一周。
你能想象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每天“熟稔”地跟着导航穿梭在上海市区的大街小巷么?急躁、焦虑、压力大,当时差点选择去闵行区一个很偏远的食品厂(坐地铁到市中心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工资奇低,但包吃住,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离房子到期还剩三天,终于收到了一家企业文化不错的培训公司offer,顺利住进了公司宿舍,开始了群租的日子。对,是群租,连合租都算不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1228/fdce66a49fc02db8.jpg)
此时是短短半个月里的第三次搬家了,拖着两个大的行李箱和一个大袋子,摸索着找到小区,是那种爬楼梯的老房子,打开门的瞬间,我都傻眼了。
两个卧室,左边的房间有两个上下铺,右边的房间有一个大床一个上下铺,一共7个女生住。我选择的是左边,因为那个房间稍微要大一些。毫无疑问,每晚都是排着队做饭、排着队洗澡、排着队上卫生间……
为了减少高峰期的等位时间,小姐妹们商量着,4个人一组,一人轮流做四个人的饭。每周末,都一起去买菜买米,一起AA。
那时的日子,确实很清苦,但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是宝贵的记忆,以后应该再也体会不到了。
就在已经熟悉这种环境后,一个半月后,宿舍租期到了,要重新搬到另外一栋环境稍好的宿舍,从上下铺搬到了大床房。这是第四次搬家,两人一间,睡一张大床。此时的房间只有十二平,我放了两厢的塑料衣柜,就显得更加狭小。
那时,《欢乐颂》第一部正在热播,我每晚躺在那个吱吱嘎嘎的木床上追剧,看到樊胜美邱莹莹关雎尔一起合租,就觉得特别有代入感。
为什么里面的22楼邻居都能那么要好,因为这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啊,外地男女孑身一人闯进来,真的很孤独。
那个时候,我同床睡的是个漂亮的93年河南妹子,我们每晚聊天说地,更多的是一起畅想着在这个灯火辉煌的城市有自己的一个小家。
在这儿住了一个月,河南妹子还是离开了,她说,她不喜欢在上海过着这么憋屈的生活了。可是,我分明记得两个月前她还满心欢喜地说,我就是喜欢上海,所以我来了,吃苦也不怕……
后来,除了我,其他三个人都是销售,每天作息时间和我完全相反。形单影只的我,给部门的小伙伴抱怨,自己快得抑郁症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1228/aae5bc7ff939840f.png)
于是有了第五次搬家,搬到了不远处的专为后勤类职位的宿舍,住六个人。我住进的是不到二十坪的四人间,很局促,不过我可以放下塑料衣柜,还有几个自己的抽屉放置物品。
像是找到组织一般,每天都和一两个室友一起上下班。不过,最恼火的是,厨房和卫生间是先到先得原则,所以我每天下班都赶快回家,抢着第一个做饭,否则要等到八点了。
在那个上铺,我睡了快一年,之后便自己出来租房了。
第六次搬家,是在明媚如春的四月。
30坪,一室户,两个人,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有独立的厨房,可以不用抢卫生间、厨房。可滑稽的是,我却再也没有动力做饭了,吃了足足大半年的外卖。
最不满意的是,没有阳台。完全是看天气洗衣服,有一次洗好的衣服晾在外面被淋湿,然后重新洗好晾出去,又被打湿……
住了一年后,房东突然来电说要卖房子,于是乎,花了一天果断敲定了新住处,有了今天的第七次搬家。
此刻,我坐在大卡车的后车厢里,紧闭燥热的空间让我几乎快窒息,看着这塞满半个多车厢的行李、家具,莫名感慨这两年的搬家史。
即将搬进的新家,50坪,有一个客厅,还有一个大阳台,不用担心下雨、不会一进门就觉得压抑……虽然这里远远比不上自己家里的宽敞明亮,但是已经是我风雨飘零后最好的知足。
被迫有着算丰富的租房经历,才发现上海的老房子真的各有“特色”。有些没有客厅,有些没有阳台,有些卫生间还能看见下水道的粗水管……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1228/10d5e2aacedb2672.png)
刚来上海时,不少老家的同学问我,上海有什么好的?
我大概是想了一年,才切身体悟出答案。那就是——在这里,你会觉得你一天比一天更好!
正如,以前群租的那些小姐妹,最后咬牙坚持留在上海的,现在都租到了有自己独立空间的精装房……
但愿,这是我最后一次搬家。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作者:司未,文学爱好者,沪飘编辑。一个不苦逼、不牛逼,挣扎在生活与诗边缘的小人物。个人微信公众号:司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