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电影
论电影界的原始人……哦不,泰斗

论电影界的原始人……哦不,泰斗

作者: 神秘人XXB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16:04 被阅读3次

    先问个问题。

    有人看过默片吗?

    (假想的一片静默……)

    OK,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默片。

    提到默片可能好多小伙伴第一印象都是卓别林。

    不过有没有人想过,咱大中国也曾经是从默片时代走过来的……

    然后,咱们的黑白电影可不止什么《地道战》、《游击战》之类的……

    朕今天要谈到的影片就是咱大中国现存最早的可放映的影片——

    (嗯,对的,你没有看错)

    (那些你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定军山》啥啥的早已经木!有!资!源!了!)

    劳工之爱情

    Romance of a Fruit Peddler

    1922-8-6

    导演:张石川

    编剧:郑正秋

    可能有小伙伴会震惊于它的英文别名。

    但是淡定啦,人家不止有英文别名还有英文字幕呢……

    So,咱们的老祖宗真的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low。

    1

    如朕前文提到的,这部影片很老很老很老。

    真的是中国电影界泰斗一样的存在。

    所以它其实不仅是默片,而且还是短片。

    全长一共22分9秒。

    当然不是像咱们今天那种为了拍微电影而特意缩短的时长。

    一方面那时候的各种设备有限,拍出咱们今天标片120分的时长着实有些困难;

    另一方面“万恶”的资本家们又懒得花那个拍长片的大价钱。

    不过虽说这是中国短故事片中only可以播放的泰斗,也是短故事片的集大成者。

    但是同时,它其实还标志了短故事片的终结。

    就是传说中的那种明明排第一,却偏偏还是后无来者的那种god极存在。

    (Bay the way,它只是现存最早可以播放的,并不是最早的中国影片。)

    影片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姓郑的木匠改行卖水果了。

    不过坑爹的地方就是……

    他根本没卖过水果。

    于是,切个西瓜还要用尺子量半天,弹过墨之后再用锯子锯。

    削个甘蔗也要用尺子量,量完了再用斧子劈,刨子刨……

    是不是感觉和某音上的某些沙雕小视频有的一拼?

    但是我们今天折腾的玩意儿,明明老祖宗一百多年前就玩腻了……

    后来郑木匠看上了对门药馆里的姑娘,天天用墨斗盛了水果给人家传过去。

    是不是有种上课传纸条的错觉……

    为什么朕突然有种每次去历史博物馆时候的感觉……

    就是那种,一进博物馆就吱哇乱叫的:

    什么?半坡人居然会建房子了?

    What?战国人居然捣腾出了玻璃杯?

    ……所以是金子在哪都能放光,该被淘汰的在哪也都躲不过。

    穿越真的不可取!

    扯回来,但说那家医馆可谓是真的穷破潦倒。

    收租的来催租,说欠了三个月的房租到底啥时候能付清?

    医生也很无奈……

    三个月了,没一个病人,你让我怎么办?

    所以这地方的人都是成仙了吗?(小声嘀咕)

    不过医生也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正好碰上想来提亲的冤大头郑木匠。

    医生发话了,

    “你能使我生意改运,我把女儿嫁给你。”

    于是就像所有喜剧片里的那样,郑木匠大施手法。

    凭着自己干木匠的那些基本功,建了个活动的木梯出来。

    至此,凡是从楼上俱乐部里进出的男女都得跌个四仰八叉。

    医馆就此生意兴隆,有情人因此终成眷属。

    然后,the end,传说中的大团圆剧情。

    很俗,又很像传统戏剧不是?

    老中医扮的是丑角,女主是旦角。

    还有几个人在热水房里的打斗,是不是很像京戏里的武斗?

    所以中国的文化真的是有很大的包容性,原本完完全全来自西方的玩意儿都能给搞得完全中国化。

    当然,朕这里说完完全全来自西方的可不止电影摄影这一种技术形式。

    2

    就像朕前文说的。

    想到默片,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卓别林。

    没错……

    在这部影片里,还是有很多卓先生的影子的。

    别气馁,那个时候的中国还自顾不暇呢,哪有时间发明这些“杂七杂八”的。

    了解一点电影史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电影艺术是在1895年的时候被卢米埃尔兄弟正式发明出来的。

    接着,次年,在1896年就正式传入了中国。

    而且这次的传入并不是什么资本入侵啥啥啥的。

    而是我们国人自己带回家来的。

    所以说,老祖宗们一直很潮很fashion,只是我们自己很土很lowX……

    但是毕竟是别人发明出来的物什,所以刚开始我们只能依靠看一群“洋人”在屏幕上“手舞足蹈”取乐。

    而这当中,就有最为我们所喜爱的——

    查理·卓别林

    就如朕在《钢铁之躯》那篇影评里说到过的那样,因为生活很苦,所以想象极甜。

    1920年代,民国政府初建。

    刚出生的政权还并不稳定,明明是名义上的有政府,却也形成了现实中的“无政府”。

    因为现实的政治混乱、军阀混战,整个世界都是乱糟糟的惹人心烦。

    于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寻找一席能够让自己完全放松心神、哈哈大笑,就算是极粗俗简陋之所,也是能让人感到极其宽慰的。

    在这样的年代,卓别林就是这样代表。

    你虽看他总饰演一些滑稽平凡的小人物,但是这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尊严。

    就算是受尽了各种坑爹的打击和挫折;

    就算脊梁骨被逼折了多少次;

    他唯一没有折过的,就是他的人格尊严。

    这种类型的喜剧,朕以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喜剧。

    虽然能让所有人笑出声来,甚至他自己都一直在笑着。

    但其实悲伤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作为电影里的角色,他们选择了“笑”对人生。

    作为观众的我们,选择笑或者选择哭,其实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这种大喜剧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观众是可以选择的。

    你愿意看到喜剧,那么它就是纯逗乐的喜剧;

    你愿意看到悲剧,那么它的悲伤也从未走远。

    而我们今天谈到的《劳工之爱情》里面的郑木匠,就是典型的卓别林式人物。

    ……可能会有小伙伴会说是牵强附会。

    但是真的不是……

    在卓别林火了之后,中国影片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卓别林热。

    专靠各种模仿卓别林的戏剧挣外快。

    虽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抄袭”,maybe ?

    但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在刚起步的时候,向外国影片直接借鉴学习的模式。

    而且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直接感觉到,这里的借鉴已经不是单纯的西方式搞笑了。

    这里面融入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内涵。

    比如说中国本土式的市井生活;

    大团圆式的戏剧设计;

    一向习惯的“说故事”模式。

    Anyway,说它是当时短故事片的集大成者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3

    扯了那么多外国货,咱们还是回归到咱们的本土产品上来。

    这部影片让朕感受最深的,还是来自于一种觉醒的气息。

    或许现在这时代还是有好多小仙女们天天想着要穿越。

    说实话,朕也曾经有过那么“仙”的青少年时光……

    但是,真的真的,小伙伴们,穿越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吐槽一个朕不太喜欢的清代小说家——

    不题撰人

    额,他写了好多的小说,朕也看了好多,然后结论就是

    朕真的超级不喜欢他。

    举个栗子,在他的《狄仁杰探案集》中,狄大人断案靠的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足智多谋。

    人家靠的是

    求神问佛

    心肌梗了有木有。

    再说一个,在这本小说中,有一个被叫做“木驴”的刑具是我们尊贵的狄大人发明出来的……

    不知道木驴是什么的纯洁小宝宝可以出门去百度搜索,高能预警,不谢。

    总而言之,朕看那个年代的小说时是really有一种被先生称之为“吃人社会”的感觉。

    有一种阴冷的气息,能从脚底一直往天灵盖钻。

    而且更可怕的是,所有人不仅不以为意,而且还在大声叫好。

    嗯,对的,这就是你萌想穿越的那个“鬼气森森”的地方。

    但是在影片《劳工之爱情》里,朕真的欣喜的是一种突破。

    这种突破在于,虽然祝医生在医馆凋零之后,也说了什么时候捡个日子去烧香拜佛吧。

    但是在故事中,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都不在所谓的“鬼神”,而在郑木匠这个人本身。

    祝家女儿被茶馆里的无赖欺负,郑木匠就挺身而出以一种十分滑稽的方式教训了“恶人”;

    祝医生给郑木匠出难题,郑木匠虽然忧虑了许久但终也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巧妙地解决了医馆生意凋零的惨状。

    在这里,神、佛,甚至什么金钱、洋货、清官大老爷都被抛在了脑后。

    关键的不是什么外力,而是郑木匠这个人本身。

    他们花了20分钟的台前,与不知道多少分钟的幕后,明明确确地告诉了我们——

    人很重要!

    这种个人意识的觉醒,带着一点青涩和稚嫩,却踏着坚定的脚步。

    这是一种文明正在前进的清新气息。

    虽然害怕,虽然懵懂,可是依旧前行。

    而也正是这份赤子之心,才得以让这部影片长久地在各种类型的电影展上循环播放,亘古不休……

    4

    吹完了它的各种精神价值,我们再来聊聊它的技术价值。

    Emmm,这部分其实和精神部分还有点相似。

    都是那种看上去就糙糙初步尝试。

    比如说虽然它里面刻画的是半夜里俱乐部的人们喧闹打架,折腾了好久。

    但是在画面中,如果没有情节、字幕等的告知,你根本就分不出来哪个是白天,哪个是黑夜。

    再比如它的镜头设置,虽说比《定军山》那时候好了很多。

    意思就是,在这部影片的画面里咱们是真的可以看到并且看懂人物活动的。

    (《定军山》那版的人有的时候都几乎在画外……)

    但是有的时候它的镜头设置真的很让人不爽……

    因为歪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人家一点好的地方都没有了。

    比如说茶馆场景的设置,人家的锅炉特地设置成了纵向排列。

    就是在画面中由远及近的设置。

    而且很多人物上场的时候几乎都是从摄影机侧后方进入画面的。

    比如说郑木匠去祝医生家里送眼镜的时候;

    还有收租的来讨租钱的时候。

    这种纵深的设置会让观众格外的有立体感,你会觉得这个画面仿佛不是二维的。

    而是带有一种三维幻想的“伪”3D感。

    再比如说降格摄影的使用。

    额,原先的电影都是用胶片以每秒24格的速度从放映机照射灯前面走过的。

    意思就是如果每秒我们可以看到24格的画面,那么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一整个连贯的镜头。

    有点像咱们古代的走马灯。

    如果在这24格画面中,随机抽取几格出来,然后连贯播放,出来的效果就会是咱们今天看到的1.5倍速或者是2倍速的快进。

    学术名称就叫做“降格”。

    最初发现降格摄影的还是卢米埃尔兄弟……

    不过咱们在影片中还可以用的这么顺畅,这么6也是值得称赞一番的。

    再多的就比如说是平行蒙太奇的连贯使用;

    以茶馆作为过渡节点的时间流逝……

    这部影片虽然老,虽然糙,但内含的东西确实也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劳工之爱情》与其说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创作,不如还是说成是一个完美的历史节点。

    在这个节点上,它不仅记录了技术层面的成长。

    暗含在这背后更多的,其实更是人本身不断前行的进步。

    面对未知,我们恐惧,却也勇敢;

    明明胆战心惊,却还是勇往直前,这份魄力支撑我们度过的恐怕早已不止这短短的一百年了。

    而在这一切的一切之中,最最重要的其实一直都是

    我们自己

    ——“人”本身

    Anyway,brave.

    (图片来自网络)

    文末点赞~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电影界的原始人……哦不,泰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kl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