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顶尖的职场高手,都是傻瓜!

顶尖的职场高手,都是傻瓜!

作者: 温暖的佳佳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20:21 被阅读53次

    有人说,过去几年,是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时代。

    很多人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时代交替的必然产物,但不妨将其理解为外行与内行之间的博弈。

    比如,发明余额宝的不是银行、最先做打车软件的也不是出租车公司、原本做杀毒软件的竟然把手机做到了极致…

    许多人在一个行业深耕了数年,好不容易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建立了某种优势,结果一转眼却被一个“不讲章法、乱打乱撞”的新兵蛋子给打败了。你说来不来气?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创投圈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凡是那些厉害的角色,都能瞬间变“傻瓜”。

    01为什么做个“傻瓜”这么难?

    有本英文书叫《The Sense of Style》,作者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意思是说: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些事情,就会很难想象不知道它时是什么样子。

    好比一个受过系统化文学训练的人,往往很难写出广受读者欢迎的好文章。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当你越是精通一件事情,就越容易掉入“内部视角”的陷阱。

    例如许多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会特别不屑于那些靠互联网写作而出名的人。

    然而,倘若你要让他写一篇10w+的科普类文章,其创作的结果往往是枯燥乏味、沉闷无趣。

    之所以他们的文章无法戳中大众的G点,原因并非是他们不专业。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专业”,所以才往往会陷入一种“内部视角”,导致其不能平等的站在大众读者的立场上去沟通思考。

    那么,为什么即便是那些看似聪明的人,也常常会陷入“内部视角陷阱”呢?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两个常见的行为经济学词汇——沉没成本、禀赋效应。

    首先,当我们要对一件事情产生某种决策时,不仅会看这件事情有没有好处,还会看自己过去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多少成本,好比金钱、时间、精力,乃至认知。

    其次,一旦我们拥有了某样东西(比如认知),我们便会花极大的成本去维护这样东西,即便从客观上讲是不科学的。

    比如,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开车技术比一般人专业,这导致尽管我们都知道酒后驾车很危险,可现实中仍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喝了酒开车技术仍然没有问题。

    所以,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笨蛋,但凡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在这个前提上遵循已有的行为模式去行动。

    因此我们才常说: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过往的经验和认知。

    02如何像高手一样切换到“傻瓜模式”?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永远不要和认知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那假定对方与你认知水平不同,究竟我们该如何有效沟通?

    同样一个词或句子,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可问题是,现实当中我们很多人极容易陷入一种“内行视角”,或者叫“专家视角”。

    我们往往会假设很多事情别人是已知的,而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真的知道。

    真正的高手从不在意自己做了什么,而是会去考虑对方真正需要什么,也就是我们每个人背后的人性。

    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乔布斯,问:“你们推出新产品的背后,是做了很多用户调研吗?”

    乔布斯回答:“我们不会过度调研,也不盲从统计数据,但我们知道用户心里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这个知道并非是你去问一万个用户,而是你对人心的洞察,或者人在内心里的一些渴望的洞察,那你就会知道了。”

    为什么许多成功者宁愿相信“非理性”的人性,也不愿意相信“理性”的数据呢?

    答案在于,数据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人性的可能是无限的。

    正所谓“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所以大家也常常会说,你永远不要去发明事实,而是要尽力地去发现事实。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永远不要觉得你比别人聪明!

    所以,文化层次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财富大小。

    换言之,真正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掌握一种“外部视角”,随时让自己瞬间变“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顶尖的职场高手,都是傻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ln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