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7·24主题
幸运丨认识痛苦,远离不安(7)

幸运丨认识痛苦,远离不安(7)

作者: 百卉含英2024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09:29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收听《世界上最幸运的人》,痛苦是生命的基本状态。

    身为人类,我们的痛苦来自得不到想要的,以及无法保有已经得到的。

    苦谛,是四圣谛的第一谛,几个世纪以来,佛经中,关于苦谛的教导,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你会发现体验的基本要义,被誉为有苦,甚至是更简单的苦,这取决于你所读到的译本。

    乍听四圣谛的第一谛,你会觉得很沮丧,许多人都很容易产生排斥感,因为它太悲观了,那群佛教徒老是在抱怨生命的痛苦,他们认为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世俗,到山里禅修一整天,这样多无聊啊。我并不痛苦,我的日子过得很好。

    首先,要知道佛法并非主张,必须放弃家庭,工作,或者其他财产,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像佛陀的一生,他尝试了严厉的苦修生活,但是那种方法,无法带给他平静。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的日子暂时过得很好,更有人过得,好到不能再好了。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确实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我向他们问候时,他们的回答是很好,或好极了。当然,除非他们自己生病,失业,或孩子进入青春期,从讨人喜爱的快乐孩子,突然变成不想跟父母有瓜葛的忧郁、焦躁的陌生人。这时候向他们问好,回答就会有点不同。

    这就是第一谛的基本要义,生命具有中断的特性。在我们心满意足的时候,生命就会给我们一个“大惊喜”,这些惊喜往往出现在比较微细,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些生活体验中,比如是随着年龄而来的疼痛,在杂货店排队等得不耐烦,或者约会快迟到了,这些情况都可以说是痛苦的实现。不过,我想这种广泛性的思考,很难让人领会。

    第一谛的译文中,经常会用到痛苦这个词。这个词很沉重,大家第一次接触时,很容易认为它专指剧烈的痛苦,或长期的苦难,但是佛经中使用的苦,其实更接近现代比较常用的词,像是不安、疾病,不舒服和不满等等。不过,确实也表达了一种极端的情形,不过佛陀后世所传达的意涵是,有些不太对劲的感觉。比如,如果情况不同,我的生活就会好一点,如果我们更年轻,更瘦,更有钱,谈恋爱或没谈恋爱等,我们就会比较快乐。痛苦的清单可以不停的开下去。因此,苦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情况,从简单的瘙痒,到剧烈的慢性疼痛,和致命疾病。就像医生治病的第一步是辨认症状。同样的,了解苦,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就是远离不安或担心的第一步。

    其实,有些人光是听到第一谛就能体验到自由的感觉。跟随我很久的一位学生,最近坦诚的告诉我,他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总觉得跟周围的人有疏离感,他觉得别人好像都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们都比他聪明,穿着的品味胜过他,而且也能自在地跟别人相处。他觉得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拿到了一本快乐手册,而不知什么原因,他漏掉了。后来他在大学选修东方哲学时,正好读到四圣谛。于是,他整个看法开始转变,他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情绪不安的人。其实,自古以来,每个人都有同样尴尬和疏离的体验。于是,他放下了自己没拿到快乐手册的遗憾,继续做自己。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用做,但至少他与外界相处的时候,不必再伪装自己,假装很正常,他不再是孤独的局外人。而是知道,这是共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当痛苦以特别的方式实现时,他比较有心理准备。就像我如果事先知道恐慌就在那里,我的痛苦就会减轻。

    痛苦是生命的基本状态。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心灰意冷。珍惜当下拥有的,努力争取想要得到的。即使没有得到,也不用那么不安与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运丨认识痛苦,远离不安(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ra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