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来到新公司的第二周,工作交接非常顺利,和前辈也慢慢开始无话不谈(一定话题范围内),我得知他曾经做过质检员,做过项目经理,曾管理过二三十家供应商,在谈话过程中,我也会就目前工厂面临的一些情况提出我的疑问,他也都详细解答,他关于管理的见解和经验,我不见得都赞同,但他确实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我将他的一些重要观点梳理出来,供自己思考。
Q:你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有哪些标准?哪些供应商是你会避免合作的?
A:家族企业、管理混乱的,甚至两者兼具的,是我在项目初期寻找供应商的时候,就竭力避免的,因为这种高度不可控的状况,会在之后的合作中,带来无数的麻烦。家族企业,往往任人唯亲,办事不力,组织散乱,效率低下;所谓管理混乱是指,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找对方的哪个人(因为对方企业没有安排专人),权责不明确,或者是,这个负责人不能拍板,在一些具体事项上没有决策权,这些情况,对项目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种就是合伙人制,如果是股份制,那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合伙人制的话,同样面临权责难以明晰的情况,严重时,合伙人会闹掰。
我更倾向于选择的企业,主要有这两种:一是管理有序,公司资金流运转良好的,这些公司背景信息在网上很容易查到;再就是合作意愿浓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合作态度,并且把事情处理地非常干净利落的(尽管对方可能是个小企业);
Q:手头这么多家供应商,你是如何管理的?工作如何开展?
A:我当然不会和每家供应商的每个人都去接触,基本上一家供应商,我只需要控制好2-3个人就足够了,一般来说,和对方的质检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接就足够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就和对方公司的总经理沟通。不要把这个面布得太宽,自己会很辛苦,还没什么效果。不管对方是什么组织架构,对自己的项目,找准某一个负责人,出问题就找他,要求他给出解决方案,不要相信其他人的解释(看情况),给供应商立下自己的行事规则,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规矩办事;至于对方的车间工作人员、财务部门、采购等,不必倾注太多注意力,即使需要沟通,也由对方的负责人去做,我只需要拿到我要的结果就够了;
Q:如果对方不肯配合你的工作,你会如何处理?
A:因为我是甲方,所以对方必须跟着我的节奏来,我不会提过分的要求,但我说什么,对方必须照做,而且,以我为主,对方不可以替我做主。比如说吃饭(因为前两天公司刚刚来过一位美国客人,看完工厂大概12:30,我方提出去吃午饭,客人应允,并提醒我们,他的航班在下午四点起飞,他需要两点左右赶到机场,工厂位置有些偏僻。结果,公司领导开车40分钟,请对方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吃中餐。前辈因为打算离职,所以在饭桌上也没多说话,但他事后有跟我仔细地分析这件事。也是由此,他以吃饭这件事为例,向我说明他的管理思路),我知道工厂条件都不太好,但我常年做质检,所以也不挑剔,对我来说,中午在食堂吃大锅饭还是去高档酒店,没有差别,但是,对方一定要先问过我中午吃什么,而不能擅自做主,安排我的午饭,尤其,如果对方没有问过我,到了饭点就直接把我带到食堂,那我以后一定会在其他事情上为难他们,让他们意识到,我才是那个做主的人。问题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这件事的处理方法(他讲了另一件类似的事。他在一个工厂做质检,老板娘没有和他打招呼,就让人资把她的外甥安插进来(虽然这个新人也经过了面试灯光环节,但前辈完全未经手这件事),他丝毫没给面子,直接拒绝了,理由是他手下人员充足,不需要其他帮手。而真实的理由则是,对方不经过他,就安排他部门的事,是对他管理权威的一个挑战,尤其他并不是那个公司的员工,如果他接受了这件事,会对他之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不能确定老板娘的意图,所以他果断拒绝;话说回来,如果一开始老板娘跟他解释清楚,比如想让这个外甥跟着他学习质检经验之类,他基本上是不会拒绝的);
(对于这种稍显强势的手腕,我表现出一点疑惑,于是他继续解释)这是由车间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车间管理和办公室管理不同。车间的特点是,个人角色弱化,强调合作,这时就需要一个强势领导;办公室的特点是,个人能力强,大家都可以独当一面(他主要是指在成熟的外贸公司,比如,在江浙一带常见的情况是,三四个人的外贸公司,一年可以做上千万的业务),合作显得没那么重要,这时明智的做法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轻易使用强权手腕。
Q:你之前做质检的时候,也像现在这样经常去车间走走吗?你都关注哪些要素?
A:初期,尤其是选择合作商的时候,关注“一进一出”,所谓“进”,是指进料,如果车间生产的第一个环节进度缓慢,那后面的人就会没有事情做,这意味着前期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原料不到位,车间工具改进等;“出”是指成品,做质检的话,会重点把控成品品质和包装。我也会非常关注废料堆,因为废料的数量可以间接反应原料利用率,废料多意味着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成品的价格就要负担这一部分废料的成本,这对我来说是不利因素。不止是质检,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关注开头,从一开始就尽可能作出正确决策;关注结果,最后这个结果与我预想的是否有偏差。
我总结了一下,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掌握主动;二是结果导向。这都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只是在实际工作中匹配起来的时候,需要一些技巧。像他告诉我的,他采取过的一些手腕,或许不那么符合我的观念,但不见得是“错”的,在车间模式下,在有些事情不好摆在台面上明说,对方老板也意识不到这一点的情况下,通过卡对方的方式,让对方法难受一点,倒逼他们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