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有此有了“郑鹧鸪”的称誉。该诗全文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大意为:时值春夏之交的温暖时节,鹧鸪们在荒芜的平野山间嬉戏彩翼同齐,它品流之高形体之美可以接近山鸡。(注意,山鸡又名雉鸡、野鸡、七彩锦鸡、山鸡等。清朝文官官服上绣山鸡意味二品,比绣孔雀的三品还高一品呢)。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仿佛当年娥皇、女英哭吊死于苍梧的父帝舜。悲鸣声声游子乍听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鹧鸪曲就已翠眉频低。湘江水面广阔鹧鸪的叫声相呼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除了“郑鹧鸪”,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刘禹锡轻吟“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李璟有句“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知道的人就更多了,教科书级别呢……。 据统计,《全唐诗》中有含“鹧鸪”者约128首,《全唐五代词》中含“鹧鸪”意象的词约10首,《全宋诗》有“鹧鸪”意象诗约172首],《全宋词》约有近40首。
鹧鸪的叫声嘶哑,恍若当今歌坛的“沙哑派”,听起来有一种悲苦无奈的感觉,如果说杜鹃凄凉猿声哀,那鹧鸪便是喑气吞声,甚至拟声为“行不得也哥哥”,仿佛身着兰花花的小妹在劝阻执意要走西口的情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鹧鸪于是也就成了一种衔怨茹苦的象征。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开篇之郁孤台意象。
其一,寄贬谪失意之情。鹧鸪意象在唐宋时期的初次出现就是与贬谪者一起的。宋之问《在荆州重赴岭南》:“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韩愈《杏花》:“鹧鸪钩b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二年流窜出岭外”、“才开还落瘴雾中”传达出诗人客居岭外的人生伤感。
其二,写男女相悦之情。这一点主要来自鹧鸪相对啼的特性。鹧鸪“多雌雄对啼”,在人们看来,有青年男女相悦之意味,因而一些诗词中的鹧鸪意象意义就指向了男女两情相悦。五代李珣《菩萨蛮》:“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皇甫松《竹枝》:“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雄飞雌从的鹧鸪如同鸳鸯一样被赋予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成为了男欢女爱的代言。
其三,托闺阁之愁怨。从最初词人王建《宫中调笑》“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和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白茫茫鹧鸪飞”在词中借助鹧鸪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后,鹧鸪意象就跟抒发闺怨结下了不解之缘。秦观的《梦扬州》:“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凸显了孤独寂寞但又多愁善感的意境。
其四,寓人生漂泊寂寞之思,述思乡恋家之情。词人利用鹧鸪“飞但南”的习性,把鹧鸪从闺房中呼唤出去,用于表达思乡恋家之情。想念家乡,想念亲人,对于游子来说成了无法排遣的愁绪。如李《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辞典》中评介说:“野渡扁舟,水平潮退,是不得不思乡处,客路风雨,又值春事阑珊,又是不得不思乡之时。野渡凄寂无人,不堪鹧鸪之啼矣。”极切中肯綮。出门在外的人,形单影只。虽有仗剑天涯的豪情,但内心深处的寂寞是挥不去的,放松的方式就是以诗词来表现,途遇的鹧鸪正好成为了他们的情感载体。如艾性夫《古驿》:“旧时邻曲各东西,野蔓荒藤压树低。过尽路牌无客影,一冈秋雨鹧鸪啼。”“野蔓”、“荒藤”,旷无人迹的山冈,秋风飘零,鹧鸪声声,带给诗人的是无尽的悲凉和寂寞。
其五,感叹时光流逝之无奈。词人们感情的细腻和敏感使得他们看到春色渐退就升起伤春惜春的情绪,鹧鸪的叫声更增添了词人的无限伤感,于是鹧鸪的形象又和岁月流逝联系在了一起。宋代汪卓《鹧鸪词 春愁》:“只是鹧鸪三两曲,等闲白了几人头。”在鹧鸪声中,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不禁让人感叹时光匆匆。赵长卿《浣溪沙》“薄暮归吟芳草路,落红深处鹧鸪声。东风疏雨唤愁生”。落叶飘零鹧鸪啼,似乎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段克己《渔家傲》更是写得直白明朗:“芳草澹烟江上路。鹧鸪声里斜阳暮。风外榆钱无意绪。空自舞。如何买得青春住。”什么东西能够买回青春,如何才能留住时间呢?诗人的疑问包含了对光阴飞逝的无奈。
其六,寄伤时忧国、家国兴亡之思。文天祥则借鹧鸪表兴亡之感,如其《雨雪》:“江云愁万迭,遗恨鹧鸪啼”,“山河破碎风飘絮”之哀凄毕现。又如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越王已不见,金戈铁马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春草和鹧鸪,兴亡之感彻骨。
这就是鹧鸪,一只翅膀上驮着文人士子心中挥之不去的苦楚的鸟儿。中国古代建窑出产一种很名贵的窑变器物——鹧鸪盏(盏内斑点如鹧鸪羽毛)。可以想象,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某个黄昏,听着鹧鸪声,轻吟鹧鸪曲,举着鹧鸪盏,“行不得也哥哥”的呼唤一定会在心底萦绕不已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