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洞县陈村陈氏之来历
多少年来,关于我们陈村陈氏一脉是从哪里来?什么时间来的?有口传、有碑记、有谱记等多种说法,口传最多,有本省汾阳县、汾阳陈府、汾西陈家庄等等,现将本人搜集的有关信息,作一整理分析,供家人们参考,共同讨论研究:
一、穆凹坟碑记。一是1966年陈村村委编写村史,以穆凹坟陈家老坟碑为依据,写到立碑时间为大元至治三年即1323年,碑阴吊线显示,我族来自河南,已有二三百年时间。参与者有本族24世陈宗虞、25世陈德智、陈俊生、26世陈向龙等七人,对记敘所有人注明已阅,并签字盖章,当时碑保存完好。二是本村陈门女婿杨国喜,自述年轻时曾多次阅读碑文,确定立碑时间大元至治三年,有五辈人的名讳,是第五代人立碑等情节,与村史记录吻合。三是新版《洪洞县志》村名来历记,我族在宋朝中叶来此,难查其记录来源何处,但与碑记吻合。
二,洪范小户谱记。1975年正月,中门23世陈洪范修小户家谱,记录我族鼻祖为陈完(公元前700一?,也是田姓始祖)支系,在大元至贞十三年,从汾阳县迁到汾西县陈道青村,再由老祖陈德携三子来到陈村。网查元朝没有至贞年号,但有至元(1264一1294)和元贞(1295一1297)两个相连的年号。我推测是两者合起来的简称,应为至元十三年,为1276年,即南宋未年景炎元年。比陈村穆凹坟立碑时间早47年,这与第五代人立碑可以吻合,当时穆凹坟墓碑仍在。
三、陈村陈氏家谱说。1990年,25世陈新民(陈宗虞之子),花费十多年时间,修成我陈村陈氏较为全面系统的家谱。因当时墓碑也毁坏,但挖出过半节残碑,结合了洪范小谱等多种线索,记述为我族是从大元至冶三年或至正(贞)十三年从汾阳县迁到陈村的,与汾西陈道青、本县万安、陈家庄为支系。在迁来时间上用了两种选择性表述,显然是把立碑时间确点为迁来时间,同时因没有找到至贞年号而用了至正(贞)年号(怀凝洪范前辈因避讳把贞写成正),但这比立碑时间迟了30年,说明他对迁来时间是存在凝虑的,需要我们后人验证确认。
四、河南陈寨说。2020年秋,洪洞陈氏移民后裔陈百寰联系到我,提到他十多年前,曾赴洪洞到我陈村寻根,且正在修谱。提供了我族先祖陈松柏宋时(1050年)旅晋营商,其玄孙陈翊慈来伏珠一代开煤矿,翊慈长子陈道为其祖;次子陈德为我们始祖,大约在大德地震后(1303年山西大地震),携子孙在伏珠村西立庄,并提供先辈的字辈名讳等,经多次沟通,与我陈村陈氏一脉的传说、碑记、谱记基本吻合。是年未,本人发起续修家谱事项,并着手调查验证。
关于老祖迁徙还有带兵打仗避难说、汾西陈家庄从陈村迁出说等等,因难验证这里从略。
初步结论:就以四个方面的情况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立碑时间为元朝至治1323年,迁移时间至少在此之前,那么至元1276年也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定居到陈村可以描述为宋(南宋)未,元初,宋未元初,这个时间段两朝同时存在,各有各的年号,那时我们陈村在元(或金)朝的管辖范围内。
其次,从汾西陈道青村迁来,两地本属一县,两村老神祉第一人均为陈德,且陈道青村现传承34世,比我们多2一3世,可信度较高,但传说不多,可能老祖在此留停时间不是很长。从本省汾阳县迁来,这个传言较多,知道的人也多,多数人也认可,但至今,很少听过有关与汾阳交集的故事,也找不到与汾阳陈姓相近的地方。从河南迁来,河南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天下陈姓出淮阳,这个一定没有错。从松柏公来晋营商,居无定所,人丁不旺等传说,到立碑时间近270年,传承10一12代人也符合情理。因此,我族的迁徙路线为:河南淮阳一一﹥山西汾阳县一→汾西陈道青村一≥洪洞陈村。
再从历史背景分析,整个宋朝陈姓在全国发展达到一个新高潮,无论人口地域、权势威望都可以说盛及一时,屈指可数。但到宋朝中后期,时势不稳,战乱不断,特别是山西,是宋、金、元三朝相互争夺的地盘,民众生活更为艰苦,从手抄的神祉上可以看出,当时户籍编制采用近似军事管制,每甲每户都有兵役、赋税等义务,因此,先辈从开始营商开矿,驻扎在城镇,涉足过很多地方,如翊慈公在伏珠开煤矿的说法等等,到后来躲灾避难来到偏远山村,也不无可能。
以上整理分析,如有不妥望乞海涵。谨请陈氏家人及知情好爱者提供线索,以便充实完整,不胜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