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教科书编辑出版家,他关于当代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理念,为我国语文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就源自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理念。
一、“整本书阅读”理念的提出
早在1922年,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依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读,不必精读。”
1923年,由叶先生起草并经委员会复订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提出:国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取材偏重近代名著”的“精读选文”,也包括“略读整本的名著”。
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叶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叶先生之所以在不同文章中屡次强调国学教育中课外阅读,读整本书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教养,即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
虽叶先生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就起步了。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正如新课标中对“读整本书”的要求就充分体现了叶先生的阅读理念。
二、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
1、阅读整本书可以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应用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先生曾表示“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阅读整本书可以使青少年感受书中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完整性,文本逻辑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因此就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此外,对学生而言“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实践。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容易阅读得不够深入:“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象就难深入。”因此,课本中的单篇、短篇阅读使学生很难深入阅读,也就使学生难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如果进行整本书阅读,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终生受益。
2、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精神境界。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中还提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读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心灵更加健康丰富,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知识,表情达意更加得体,思维更加清晰,精神更加愉悦,从而更具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了解多样的语言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并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加深入。
整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感悟。
三、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1、整本书阅读可以得其大概,但要注重发掘文字的特性,勤于思考,自主阅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阅读方法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
但叶先生表示得其大概不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这样“至多只能增加知识,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阅读“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注重发现“字句中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不仅如此,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要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
2、注重目录、序文阅读和参考书籍的指导。
叶先生说:“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并总体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此外,“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 往往序文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作者自序的话,那么序文往往会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往往会有他人对书的内容和形式有一些评价,这就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在阅读后,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序文作者作对比,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序文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参考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且使阅读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通过参考书目,“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
3、阅读整本书要注重版本的选择以及图书质量的甄别。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的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所取阅读材料必能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选择质量高、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并且要指导学生进行版本的鉴别:“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 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
来源 | 部分内容参考《语文建设》2017年9月刊:李功连《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概述》;微信公众号“陪你阅读陪你写作”:《叶圣陶: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转自 | 人民教育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