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每天写1000字读书
无声告白 献给曾是孩子的父母和我们

无声告白 献给曾是孩子的父母和我们

作者: 逸小文 | 来源:发表于2016-10-08 12:12 被阅读81次
    无声告白 献给曾是孩子的父母和我们

    这本书我读的好快,快的自己有些吃惊,而且脑子里老是会出现一些画面,莉迪亚无奈的接受着母亲给她的安排,学习理化成为医生,父亲告诉她要合群,成为受欢迎的人……

    作者写的很细腻,也很大胆,笔触直击心底。还原了我们不了解美国那个自由的国度里,那些华人以及华人后代的生活,或许是不了解他们的内心。

    开篇第一句话“迪莉娅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于是缓缓展开一个白种人和黄种人结合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华人詹姆斯的与众不同,他是东方人,身材矮小,黑头发,父母也是这样,在学校里他是一个异类,他没有朋友,没有聚会,没有交流,于是没有了勇气,没有了自信。

    她的母亲是白人玛丽琳,她想要成为医生,成为那都是男人专属的领域里一名女医生,不是别人以为的护士。她努力去化学院,那里都是男同学,于是她也那么与众不同。当她遇到她的历史课老师詹姆斯,与众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了。

    玛丽琳的母亲是教授家政课的普通女人,在女儿的婚礼上她曾对玛丽琳说,你应该找一个和你一样的人结婚。

    詹姆斯和玛丽琳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又或者他们从不说破而已。直到他们的女儿迪莉娅突然去世。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由于玛丽琳没有实现自己成为医生的愿望,于是她把这个梦想寄托在迪莉娅身上。当年因为玛丽琳为了继续求学而离家出走,又因为怀孕而不得归家再次放弃这个梦想。迪莉娅不知道这些,她害怕母亲再次离开,这个家破碎,于是再次看到回家的母亲后,她变得温顺。

    玛丽琳试着问迪莉娅要不要学习物理,学习生物和化学,要不要看《科学界的女先驱者》、《基础生物》,她都会说“是的”“好的”。

    可是迪莉娅不喜欢不擅长物理,而且学起来越来越困难,可是玛丽琳却以为她的女儿很聪明,自认为女儿喜欢这些,将来一定可以当上医生。

    另一边的詹姆斯觉得迪莉娅没有朋友,没有约会,于是他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书——《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无法想象迪莉娅是有多么的崩溃。后来她假装给朋友打电话,吃晚饭的时候信口胡说一些同学所谓的近况。


    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于是就把自己觉得好的给了他们。

    如果孩子们不想要,大人就会说是叛逆,是不懂事,说将来长大了就是知道爸妈的用意了,就会后悔当初没有听话……

    如果孩子们像迪莉娅这样并不想要却也接受了,那么就会在所谓的爱里痛苦挣扎,掩盖真实的想法,压抑自己情绪,成为父母谋杀自己的帮凶。要知道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又多么令人窒息。

    前段时间看《小别离》,一个围绕孩子中考,出国留学而展开的家庭剧,我看的特别认真。里面有句话“每个人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你赐予了他们生命,但他们并不完全属于你”。

    电视剧里无论海清演的还得童文洁还是朱媛媛演的吴佳妮,她们扮演的母亲角色都是在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做她们大人世界的配合者,配合她们实现自己的追求。于是要求她们的孩子考高分,会才艺,能合群,所谓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我不是父母,还不知道父母的心情,可我们都是孩子过,都知道孩子的心情。只是很多大人都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无声告白》里有这样的一个描述,詹姆斯发现他的儿子内斯越来越像他自己,无论外形还是性格,都和自己越来越像,他也担忧内斯会不会没有朋友,不合群,成为他这样的人。

    其实,我们活着活着就有自己父母的样子,不知觉就会被原生家庭影响到骨髓里,一生无法摆脱。小的时候我们都或多或少的跟自己说过,我长大了不能像我爸妈那样,可是真等到长大了,尤其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我怎么和我妈一样,怎么和我爸一样。

    我的骨子里继承了我妈的坚韧和固执,继承了我爸的记忆力,很多无意识的瞬间,我会发现自己真的是他们的孩子,性格里都是他们。

    很庆幸的是我妈从来没有逼迫过我,当年高一物理考38分,数学考44分,她也没把我怎样,反而知道我在文科是强项,那么数理化就那样吧。

    再说回这本书,作者是华裔女作家,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她的小说处女作,书里的描述的是70、80年代的美国下,看似是在写种族歧视、观念冲突、教育隔阂、梦想与现实这些,然而实际上并不是,不只是这些。

    这个故事虽然有华裔背景,但完全不需要冲着中国而敏感,小说是一个困境的悲剧,唯一自己走出来的人迪莉娅,却不小心意外死去,但她的死却帮助了家人走出了内心的困境,重获新生。

    单单从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上来看,这本书特别适合现在的国人,对每一个盲目追求的家庭和父母来说,这是可以反思的书。

    拒绝亲情绑架,拒绝让孩子去替父母实现他们未能实现的梦想,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却不该是他们生命的复制品。

    于我们终己一生,都要努力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本真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 献给曾是孩子的父母和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yu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