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唐诗之路讲解员大赛,给的三十首诗中王十朋的诗就有两首,目测短期内《大龙秋》和《出雁山》这两首诗是不会忘了——当然我现在是补写读后感,比赛已经结束了,而比赛选取的诗歌又有新的调整,王十朋的诗作只剩下了《大龙秋》。
查找资料时发现原来《荆钗记》中的男主角王十朋便是以南宋的传奇书生王十朋为原型塑造。想着把书找来看看在民间故事中王十朋到底是什么形象,关于王十朋的历史资料我所知道的本就不多,更不要说配合他写得诗词分析诗中妙景。不如从小说的角度来讲讲故事,出奇制胜。——当然很遗憾,我抽选诗中妙景时并没有抽到王十朋。
上一次认真看元曲还是大学时西方歌剧鉴赏课中中外戏曲的对比,再次看起来还挺有亲切感。
民间流传的《荆钗记》版本众多,其中对于王十朋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各不相同,有的描绘王十朋为富贵不能屈的刚正书生,有的则描绘王十朋是为富贵屈膝,始乱终弃的小人。但是唯一相同的应该是钱玉莲投江的剧情,塑造了一位痴情且刚烈的女子。
以前看简介时会觉得故事中主要表达的是矢志不渝,不为外力所影响的爱情。但是认真看完全剧后感觉,传统儒家的思想显然才是主流。
王十朋和钱玉莲不见得存在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坚守。钱玉莲最初选择坚持嫁给王十朋,拒绝孙汝权,更多是因为一诺千金的品格是钱玉莲心中的信仰,既然先答应了王十朋便不能因为其他理由而改变,如果当初先答应了孙汝权想来钱玉莲也不会因为孙汝权品格恶劣而离婚。誓死不改嫁也和《烈女传》中的节妇很相似,都是儒家主流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猜测,这类作品多半是穷书生所写。所以可以看到主角设定永远都是,贫穷的书生却品德高尚且才华横溢,最后也一定能够连中三元走上人生巅峰,深刻表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同时富贵人家的小姐还总一定要嫁给他;家乡有钱的地主家的公子哥儿必须是品行恶劣要和主角来作对,有钱的商人总是最为人看不起的,重利轻别离。
钱流行看中王十朋未来可能飞黄腾达的才学,才把女儿下嫁。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很成功的投资。不过但凡是投资总会有人来劝你,说你投资的方向不对,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劝你重新选择。所以小说中总要有个目光短浅、贪财忘义的继母来为女主角的婚事操碎了心。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继母,会觉得继母毫无远见,不懂得看人。但是如果我身在当时,也不见得比继母选择得更好。毕竟每次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这么多,能够高中的又有几个?尤其是王十朋所处的时代又是秦桧当政,王十朋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即使才华横溢又怎么能够保证为秦桧集团所认可?正如现实中的王十朋在秦桧专权时除了一次次的参加考试外便再无其他可能。这正是参与考试时多次经过雁荡山,使得王十朋对雁荡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写下了《出雁荡》和《大龙秋》。
看戏本,最尴尬的是遇到了好多不认识的字,仿佛回到了刚开始认字的年纪,这本书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比之前看得几本书加起来都多,一开始还有兴趣翻翻字典,到后来直接跳过。其次,戏本中每句台本基本是人物对话。有时没有get到过度句,完全不知道到谁的台本了,阅读中还必须思考到了谁的视角。
上次去温州的时候没有去雁荡山实在有点遗憾,看看最近能不能安排一下去雁荡山晃荡晃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