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有个叫杰里·斯特宁的人被国际慈善组织派到越南去解决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要求半年内做出成绩。
斯特宁到了越南后才发现,当时越南非常落后,连最基本的饮用水都供应不足,就更别提卫生条件和教育了。
在斯特宁之前,有很多专家已经对越南的情况做过分析,结论是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从病根解决问题,而这个病根就一个字:穷。
所以有人建议斯特宁写份调查报告就行了,经济问题没解决,营养不良问题不可能解决。
表面看这些分析确实有道理,分析问题到病根,然后从病根着手解决问题,但斯特宁说这是正确的废话。
斯特宁这时候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越南农村就算再苦再穷,也不至于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找不到吧?
沿着这个思路,斯特宁拿着尺子就下乡了。他把那些家里很穷但身体非常健康的孩子找了出来,询问他们的妈妈平时喂养孩子的方法。
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健康孩子的妈妈喂养小孩的方法,确实跟其他妈妈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点不同。
第一,其他孩子每天都是跟大人一起吃两顿饭,而这些孩子每天吃四顿饭。
第二,这些孩子的妈妈会主动喂孩子吃饭,而其他家庭都是随孩子的性子,让孩子自己吃。
第三,这些妈妈会把一些小虾、小螃蟹、特别是红薯叶子捣碎了,拌在米饭里给孩子吃。这些东西在越南很常见,但其他家长普遍认为红薯叶子是一种低等食物,所以不给孩子吃。
找到了方法就好办了,接下来就是推广这些方法,斯特宁请这些健康孩子的妈妈现身说法,然后组织妈妈们一起做饭。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招,却创造了奇迹,帮助了越南几百万的民众。
6个月后,这个项目大获成功,当地65%的孩子营养不良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持续了下去。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斯特宁并没有用太大的力气就解决了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
我们通常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它背后的病根,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错,但会让我们的思维陷入固定的模式,只能看到负面信息,而看不到其中的亮点,就像斯特宁问的问题一样:不可能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没有吧?
拥有亮点思维的人,看到表象之下,还隐藏着亮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