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关于“无意识”(2)

《精神分析引论》——关于“无意识”(2)

作者: 慢慢L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11:24 被阅读0次

P162 “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在心理上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医生知道的和患者知道的不同,他们的知识不能发挥出相同的效应。如果医生将他的知识以告知的方式传递给患者,那这些知识也不会发挥成效。不,这么说是不对的。它不能发挥消除症状的成效,而是取得了另外的成效,使分析得以进行,不能够开展分析的最初征兆通常就是患者呈现的阻抗。然后,患者知道了一些他此前不知道的东西他此前不知道的东西,亦即症状的意义,但他对此的了解仍同之前一样少。这样一来,我们便得知,无知不止一种。我们的心理学认知需要一定程度的深化,才能让我们看清各种无知的区别在于何处。但我们的这个论断:症状会随着患者知晓其意义而消失,无论如何还是正确的。只是要加上,知识必须立足于患者的内在变化之上,以及,这种内在变化只有通过带有固定目标的精神工作才能引发。我们在此处面对的问题,对我们而言很快就将合并成症状形成的一种动力。”

笔记:这里的“知识”可以理解为“知道”,“知道”是有各种层次的。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其实他是知道他的问题的(无意识的知道),但他不知道自己知道,而咨询师这时是不知道来访的问题的,但来访以为咨询师知道。而我们要让来访知道他以为自己不知道的“知道”。

P163 “而症状的目的,症状的倾向,却每次都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它可能期初就变成了有意识的,但同样也可能从未变成有意识的,而且一直就滞留在无意识中。”

笔记:症状有个无意识的目的,症状的表达某种情况下是创伤的治愈,症状的形成是个结果,无意识形成过程,精神运作本身是无意识的。有时症状消失的太快未必是件好事,它可能引起阻抗。

随笔: 我们的无意识造出来这个病症/症状,我们总感觉深受其困,想尽各种办法摆脱病症,去看各种医生,治疗、吃药,这种意识上的努力很费力,效果一般也不太好,可能必须要回到无意识层面,去找到这个症状背后的无意识话语、无意识目的,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症状,以及真正离开它。当我们面临一个病症时,我们如何真的能坦然与之共处,此刻我坐在这,我的痛苦也坐在这。

相关文章

  •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 ...

  • 弗洛伊德谈过失

    •关于过失 弗洛伊德,这位二十世纪的精神分析大师是怎样分析生活中的过失的呢?他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详...

  • 精神分析引论

    梦的元素并非梦者原有的思想,而是某种梦者所知而无法触及的内容的替代物。 所谓潜意识,是如被遗忘的的词或失误行为中的...

  • 精神分析引论

    1、导论 一个人的言语可以使人心境澄明,也可以将人推向绝望的边缘。言语会引起情绪,是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常用工具。在...

  • 精神分析引论

    豆瓣链接 第一编 过失心理学 第一讲 绪论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今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

  • 精神分析引论

    第一卷 过失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过失心理学属于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的内容通过对过失,比如舌误、笔误、读误、听误、遗...

  • 精神分析引论

    全书共3卷:《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 我们常见的过失有笔误、读误、听误、舌误、短暂性遗忘等。现实生...

  • 最近一直跟着朱老师学习精神分析,老师推荐了很多相关的书籍,第一本就是《精神分析引论》,书中第二部分讲的关于梦,梦中...

  • 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 精神分析引论 正能量修成手册 沟通的艺术 抗压力

  • 失误是有意义的吗

    1.最近在读弗洛伊德老先生的《精神分析引论》,关于失误行为,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今天和大家共同聊一聊。 根据弗洛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引论》——关于“无意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bk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