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东方世界的圣人;耶稣,西方世界的天主。
孔子,名丘,字仲尼。传说孔子出生时头顶是凹进去的,因此他的父母就给他起名孔丘。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只不过到了孔子他爹这代就已没落了。孔子聪明好学,二十几岁便精通古籍,知识渊博,对治理国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只可惜孔子的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得到施展。孔子在五十几岁的时候还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治国之道,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到了晚年,孔子便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开堂讲学,弘扬儒家思想上了。
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仁”和“礼”。“巧言令色,鲜矣仁”、“非礼勿视”、“克己复礼”、“礼不下庶民”,孔子最爱讲的就是“礼”字。其主要的思想就是人要尊卑有序,守礼守敎,看轻金钱和名利,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儒家教人怎样做人,怎么处事,怎么学习。中国人性格中的谦卑、含蓄和忍让都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治国思想是“德治”,在孔子为“礼治”,在孟子为“仁政”。无论是治国还是做人,儒家所教授的就是人要靠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来约束自己,来“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真正兴起于汉武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时期国家强大,统治阶层为了维护大统的局面,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封建统治,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了儒家宣扬的主要思想。
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其治国理论并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而是能使一个国家相对稳定。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求强大统一,直到后来商鞅的法家思想才使秦国强大起来并统一了诸侯国。所以孔子到处推销他的治国理论,却“惶惶如丧家犬”,始终未能成功。
汉代以后,除了三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都是一个完整的封建集权统治国家。各个朝代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了政权的稳定,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其治国根本。儒家思想被用来当做愚民的工具,目的是把百姓驯化成老实听话的奴才。与其说儒家是一个治国思想,不如说是一个治民思想。“礼治”、“仁政”变成了空头口号。统治者要求百姓讲礼仪,知廉耻,自己却不施仁政,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统治者任意压迫百姓、搜刮民财,却不许反抗。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的那样:翻开历史一看,通篇写着仁义道德,但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里看出字来,是“吃人”。
纵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等这几个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治世时代,并不是靠的是儒家,而是法治。法治严明,吏治清廉,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这是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治国即是治吏,只有建立一个高效,廉洁,法治健全的政府体系,才能真正使国家强大。“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但皇朝为了稳定纵容官吏贪污腐败,埋下了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种子。
儒家思想不是万能的,它必须辅以法家的法度严明,道家的道法自然,才能成为有益的治国思想。它更可以作为一部修身养性的传世圣典,教人怎样做一个高尚、正直、善良的人。看到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孔子是一个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老人家。孔子不是神,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在伯利恒, 母亲是圣母玛利亚。耶稣三十岁开始传道,三十三岁时为了人类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成为亿万教徒顶礼膜拜的上天之神。
基督教以上帝为核心,上帝创造了一切。《圣经》为基督教的教义,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印刷版次和数量最多的书籍。《圣经》分上下两部,分别为《旧约》和《新约》。《旧约》和《新约》以耶稣的出生为界限。
上帝依附于耶稣之身来到人世,让人们感受上帝的仁慈与威严。耶稣用自己的受难告诉世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洗去身体里的罪恶,才能到达理想中的天国。所以每个人都要时时忏悔,时时自省,看自己能不能达到上帝要求的标准。耶稣告诉世人,要爱自己,更要爱世人。基督教中矛盾的地方就是既然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为什么还让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那么多疾病,那么多困难的人们。难道就是为了考验世人吗?就是为了让他们自我修行吗?
在基督教义中,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有原罪,因此每个人生存的过程就是赎罪的过程,耶稣就是来帮助人们赎回罪恶的。信耶稣者上天堂,不信耶稣者下地狱。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儒家的思想就是引领人们从善弃恶的理论指导。因此基督教与儒家思想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让人们行善为,以仁为本,以礼为纲。
史料记载基督教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基督教才随着鸦片一起大规模的进入了中国,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除了老天爷还有一个上帝存在。虽然鸦片毒害了无数的中国老百姓,也加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但是一些基督教的传播者确实是本着传播教义,传播福音的目的而来的。列强希望借助宗教来更快的瓜分和统治中国,但是那些真正的宗教信徒对政治从来都不感兴趣,只是希望他们的基督能恩及更多的世人。这从后来近一个世纪的不断战乱中,教会的医院、学校、教会等机构保护了许多的中国的老百姓得到了很好的认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自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传播范围日益广远。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有基督教会存在,到处都能遇见基督教徒,他们中有很多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基督教,也可能说不出为什会信基督。他们会一边默诵着耶稣的教诲,一边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与别人吵架争斗。现在基督教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无孔不入,俨然变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宗教力量,不知是否对中国有潜在的危险。
为什么在历史文化悠久深厚的中国,会有那么多人去信西方的宗教?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们信仰的迷失,精神世界的迷惘,生存压力的加大,西方的基督教趁势而入,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精神阵地。为了生活奔波劳苦的人们在迷惘困顿时终于找到了一个寄托,找到了可以诉说的上帝。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儒教、佛敎、道敎则为中国的三大宗教。但现在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佛教和伊斯兰教。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儒家不应该被列入宗教的范畴,但是由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人们想想行为的影响已经接近了宗教的意义,后来就被奉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
儒家虽不算真正意义的宗教,但其对中国人的影响却远远大于了其他宗教。每个中国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不刻不在接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小父母教导我们要尊卑有序,要敏而好学,要崇尚仁义礼智信等等。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接触什么社会从此,都在受着儒家思想的匡引。尊师重道,隐忍宽容,重义轻利等等这些都是儒家规范的社会准则。所以,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绝不轻于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有说夸大之嫌,但儒家思想的精髓却是治国不可缺之利器。但其“仁政”、“礼治”思想必须遇到英明的君主才能发挥其光芒,否则只会被当做粉饰太平的工具。受历史的局限性,孔子及其《论语》中也有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封建愚昧的东西。比如说君君臣臣那一套,比如说重士轻民等等。这些东西如果被当做治国思想,必定会难逃亡国之运。所以也可以说赵普说的半部治天下,剩下的半部论语毁天下。朱熹说“天不生中尼,万古长如夜”更是把把孔子推上了神坛。
孔子和耶稣有很多相似之处。孔子有弟子三千,有名的弟子为七十二圣贤;耶稣有门徒十二,其中之一后来出卖了耶稣。孔子早于耶稣半个世纪,二者为不同人们心中的精神图腾。耶稣曾受难复活,成为天主,传播教义。孔子也曾郁郁不得志周游列国,最后办学讲经,传播道义。
基督教和儒家思想传延千年,影响历史,不管信与不信,他都夯实的嵌入了历史的长河中。信与不信,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本性和善恶,而不是取决于表面上的口诵膜拜。美国总统就职宣誓时手按《圣经》,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收拾对那些不听话的国家。中国古代的贪官哪个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到最后还不是变成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其实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行善除恶,正直做人,只不过有人真的当做了信仰,有的人当做虚伪的面具。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管信仰那种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要信仰正义和善良,人才能活得坦然,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孔子和耶稣,一个东方的圣人,一个西方的天主,其思想和教义深深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而且必将继续影响着世界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