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的一个午后,我像惯常一样,在阳光撒泄的窗前随意翻阅时尚杂志。突然,一个老头的画像很不合适宜地映入我的眼帘,那不羁的眼神我很熟悉,但这样的相遇却总觉得有些时空错位。
这老头是我大学逃课,在图书馆的犄角旮旯里翻出的宝贝。他虽以画作著称,但那时我却迷恋他的文字。他那“不大正经”的画有些像小儿书,旁边配的字往往让人噗呲一乐,就更喜欢他的不着调起来。
当年那一期时尚先生是这么写的:“这位喜欢盖房子、养名犬、开红色跑车、收藏近千个烟斗的老人家,成为有史以来最老的时尚先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到了八十多岁还能被评为“时尚先生”,时尚对于黄永玉老人来说不是去追赶每时每季的潮流,而是坚持自己鲜明的个性,所谓风格永存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如今,十年过去了,他的轶事还是自发地活跃在公众的视野里。最近,我摘抄了一段黄老爷子他爹对他的一段教导名言:“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当不当名人专家,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
是的,快活,作为一个平凡人看似触手可及的目标,却又有些远在天边的感觉。黄老爷子做到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作为多年默默无闻的粉丝,也一直以他为目标修炼心境,希望活得尽量纯粹、干净、率真。最近,阅读《终身成长》这么一本书,好像把到了一些法门。
一个普通人,以一副脆弱的皮囊包裹着,走过长达一个世纪,且永远站在浪尖上,姿态逍遥。他身上必定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质。这个特质,用作者卡罗尔·德韦克的话说就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的科学认知:大脑像肌肉,它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越使用它,它就变得越强壮。你学习新事物时,大脑里那些微小的连接就会增加。你越挑战自己的思维去进行学习,你的大脑细胞就会越多。这样,以前你觉得很难甚至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做代数题——看上去就会变得简单。
基于人的大脑是可塑的,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都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就像黄老爷子,无论将他老人家哪一段人生拎出来,他都是奔跑得像风一样的男子。13岁初中肄业被迫外出流浪,奠定了励志人生的背景;14岁以画作为艺谋生;32岁声名鹊起,轰动全国;50岁时考取驾照;80岁登上时尚先生杂志封面;90岁,劝导明星林青霞参演真人秀节目,不过是为了她找回自己心中的野孩子。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专家。她说,她的研究实际上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种传统研究,向人们诠释了人类信念的力量。她无论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领域,都是公认的杰出学者。因此,她除本书之外的《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一书,可以说是成长型思维的理论基础。
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人们具备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他们是一个开放的能量球,万物为自己所用,自己也能为万物所用。成长型思维强调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的巨大能量。在成长型思维里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2017年11月14日,俞敏洪在腾讯星空演讲《一个中年男人的成长》,诠释了另一个版本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俞敏洪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人格,什么是成长型榜样。
他坚持每年到国外旅行,并撰写文化游记;
他与世界各地的当地居民深度交流,把自己的所得并分享给国内的年轻人;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研究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他还骑马、滑雪、游泳、徒步,并都专长于此;
他每年读100多本书,吸纳新思想;
他不断与引领这个世界的人打交道;
他始终让自己做一个有趣的、有意思的人。
他的演讲对我触动特别大。如果说,黄永玉老爷子给了我一个成长型的心态,那么俞敏洪先生的身体力行,就是我成长型思维实践的行动指南。
然而,我们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成长型思维呢?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接受
首先,我们每个人必须认识到:我们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是成长型思维,一个是固定型思维,它们像双生树一样缠绕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
第二步:观察
进而,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会觉察,去发现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激发点是什么?
第三步:命名
把固定型思维当做另一个自己,给他取个名字。以便我们思考:当固定思维模式人格被激发后会发生些什么。这个人格是谁?他的名字是什么?他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这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四步:教育
逐渐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
经过多年的思维锤炼和行动实践,十年后回顾自己,希望也能活得如黄老和俞先生一样,有趣有料,自己满意,又不烦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