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加入007的动力就是想通过7年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元认知,希望7年后变成不一样的自己。那么,什么是元认知呢?这跟学习哲学又有什么关系?
【元认知是独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什么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哲学家John H. Flavell(1976)提出的,指的是关于认知的认知(“beyond cognition"," 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这样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我们来看李笑来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当我们有下面的反应时,其实就是我们的元认知被激活了:
- 啊,原来我之前想的竟然是错的,不完整的,不周全的,不合理的,不知所以然的...
- 啊?原来是这样啊!
- 啊?之前我怎么没想到!
就拿之前我们聊过的《刻意练习》这本书来说好了,这本书太火了,所以大家直接把它称为“一万小时定理”,也就是如果我们苦练一万个小时,就会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听起来很对吧?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好好学习一定能天天向上吗?付出就一定能有回报吗?什么样的学习可以被定义为好好学习?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发现我们之前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很有可能甚至是错误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其实书中提到,真正只是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琴,也没有成为大师。所以真正的的一万小时,是目标明确地在高手的指导下,及时得到反馈纠正的一万小时。
具体可以看: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论突击法语(计划篇)
https://www.jianshu.com/p/87cd5195d443
所以,只有激活元认知能力,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这个世界,尤其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世界。
【元认知是哲学的核心】
大家印象中的哲学一直在研究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什么是哲学呢?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不是看得很昏?
来看看其实Wikipedia的解释可能更直观,哲学Philosophy本意是love of wisdom 智慧之爱。Philosophy来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 philo译为热爱,兴趣;sophia为知识。哲学的范围很宽,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学习和教化,领域也非常宽泛,不仅仅是我们平时以为的形而上学,美学,也包含自然科学,比如天文学。因为终究是为了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是不是都是典型的元认知问题。
所以,拥有了强悍的元认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哲学;同时,学习哲学这些基本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思考,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元认知或刷新元认知的过程。
【哲学入门方法论】
范围太大了,到底要怎么学?即便是分类就有各种方法,比如中西方哲学,比如哲学的各个学科,听起来太大,不着边际。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做到的是定义学习目标::
在年底前入门系统了解哲学是怎样一个学科;从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也罗列了下面三个提高学习效率的重点:
- 要跟高手学 :只有这样才能很确保入门正确。我们都知道改错误的游泳动作比学新的游泳动作更浪费时间
- 系统化:系统化的知识才叫知识,知识的碎片顶多能被称为信息
- 学习时间可控:我们现在是入门阶段。入门阶段一般是两个目标,一是搭出大框架(也就是系统化);二是快速入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我们是不是对这个知识感兴趣,从而决定更更近一步的目标
综合上面三点,于是找到了下面这个牛津大学的教程,以此为主,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展开和补充。
https://podcasts.ox.ac.uk/series/philosophy-beginners
这个课程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新手入门的,所以应该适合我们。另外是以视频的形式,所以更容易理解。但是缺点是相对时长还是有点长(每节课1个半小时),不过好在课程设计非常清晰,下面是课程安排:
总共7节课:
1. 纵观哲学从古到近: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到现在
2. 哲学的方法:逻辑和辩论
3. 道德规范与政治
4. 形而上学和认知论
5. 语言和思想的哲学
6. 课外读物推荐
7. 还可以去哪?
所以我们看到其实主要就是前5讲可以把理论搭起来,每个1个半小时,总共7个半小时,再加上补充材料理解的时间,15个小时应该可以拿下一个入门。按2个礼拜一节课的节奏,12月以前一定是能搞定的了,要不要一起学习呢?欢迎哲学高手指教。
从明年开始,就是一个拥有哲学起步框架的自己的,想想都可以兴奋地提升自己的元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