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想法
月亮与六便士:我该如何叙述你,带着偏见或是很沉默?

月亮与六便士:我该如何叙述你,带着偏见或是很沉默?

作者: 梦三_0d92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3:02 被阅读18次

    我写书评的时候其实是有点疑惑的。

    因为即使是一部两小时的片子我在评论的时候也只能挑一个角度写,并且在写完的时候还时常觉得没说完,并且写着写着就很想跳脱出来说说看。

    对,我经常想要说说看。

    在写小说的时候,描摹完一个人物,就想和大家说说别的事。那是经常蹦出来的想法,这个人物身边其实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仿佛如果不说他们的事我就不能好好讲主人公。就这样,我看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了。

    之前,有人问我这本书到底讲什么。我想了一下告诉她:简单的说是现实与理想的故事。

    现在再想这个回答,我会觉得十分抱歉,因为这太简单了。但如果一个新媒体编辑问我的话我是会讲:这是一个现实与理想的故事。

    因为现在的文字输出,需要“干货”。干货就是去除一切水分,留下的都是所谓的“金句”,这些金句多少都戳中了你的心并且在某个潜意识层面上将它奉为圭臬。这个时候弱者死于话多也成了金句,深刻的东西被抛弃,留下的都是刻板的印象。

    但如果让我真心作答,我想我会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生追求的绝对孤独的故事。但是这样的话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中,因为在和人们实际对话的时候,因为有对话这个程序所以留给人思考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我们急于回答急于对话,所以回答的仓促而不确然。所以用书面语的形式是非常好的,该说的差不多,看的人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说回这部小说,我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人生追求的绝对孤独的故事。关键词在人生追求以及绝对孤独。所以无可否认,我下面会以这两点角度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就像我前面讲的,我只能从某个角度来说。在某个意义上来说,书评和导读差不了多少,能给与读者的都是自己的一点概括和想法。如果其中有某个点被打动或者就能促成读者和书之间的缘分,而我若是有这个荣幸,我一点也不介意大家将我的书评当成一篇导读来看,因为在我看来我干的也不过就是这些事。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任何书之前都不会先去看译者导言或者前言之类的。我常常习惯在看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导言。这样就相当于我是在经历了一遍之后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和导言作者谈论的。有互相认同的部分当然也有不以为然的地方。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在《月亮与六便士》的导言中提及作者毛姆谈到自己为何选择这样一个书名时说: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却从来看不到脚边的六便士,现在我们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们是站在地上仰望月光,而且当我们的爱情不再是憧憬和幻想时,却会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现实也是美好的。只是我们谈起我们的生活曾有那么多的快乐,但在当时却从来不觉得快乐,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在新的生活里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我想了许久对于作者的话,在我刚看到这句话的额时候我觉得和我理解的小说内容是由出入的。作者的话听起来像是对生活的理解和劝告。但在我所阅读的书中无论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画画而忽然做出的抛妻弃子,远走他乡的决定,还是他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却固执的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毫不在意横冲直撞的面目。我看到的都是追求。我很明白,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受人谩骂即使在小说中有了主角的光环也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我赞赏的一点是:斯特里克兰完全不care。这样说仿佛有点抽象。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他的不care,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在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之后,“我”受斯特里克兰妻子所托到巴黎来劝他,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的女人给甩了啊!”

    “为什么不能?”

    “她怎么活下去呢?”

    “我已经养了她十七年。为什么他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

    “你一点也不关心她?”

    “一点也不”他回答。

    “你的孩子多可爱,你的意思是你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关系了?”

    “孩子小的时候我的确喜欢他们,可现在长大了,我对他们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谁都会认为你是个没有人性的坏蛋。”

    “让他们这样想好了。”

    “所有人都讨厌你、鄙视你,这对你一点都无所谓?”

    “无所谓。”

    对,这是“我”和主角的一段对话。但实际意义上应该是斯特里克兰和读者的一次对话。虽然不能说是所有读者,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是特别的,比如在看这本书之前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这是一本好书”的价值判断,所以就很容易循着作者的线去走。这个时候就变成只是在看故事的人,会错过很多东西。

    这一段对话,“我”投出的问题是观众或者是普遍世情下大家对于斯特里克兰做出的行为的质问。也是道德对人性的拷问。放到现在来说,这完全就是渣男,不,大家甚至会觉得他根本就是精神有问题,因为他做出的选择实在太过离经叛道。渣男可能会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看上小姑娘一时头脑发热然后私奔,但神经病是一个有稳定工作还有美好家庭的中年男人为了追求艺术(这里是画画)而抛弃一切的荒谬 。

    人们好像能够接受渣男和小姑娘私奔,或者在听说了之后随口一句:男人都是这个熊样。

    但大家不能接受一个有妻有子的中年男人为了从前从未涉及过的艺术而抛弃一切。

    所以小说中当斯特里克兰留下书信离开家庭之后,奇特的事情发生了。镇上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内容有出入但口径一致:这个男人和别的女人私奔了。

    他们甚至说出是哪一个女人,有人声称曾经看到过他与一个女人有亲密举动。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也相信这件事:她相信自己的丈夫是受了年轻女子的诱惑私奔了。

    可事实上是:没有,根本没有什么女人。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被理解的事情是不被接受的。

    但是作者在后面通过文中的“我”这么告诉大家:他语调中有股子热诚,我说不准为什么被他感动了。我发现有股力量正在他身体里奔突;这力量非常强大,足以压倒一切,在操控他的意志,把他紧紧抓住。对此我无法理解。

    我很庆幸,小说中的“我”是个作家,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

    所以当作家遇到某种怪异的人时,尽管这个人的为人让他很不喜欢,他也会被强烈的吸引住,这是天性,对此他自己无能为力;直到习惯了。他对道德的感觉会变得迟钝。

    基于以上所有,所以“我”在和这个“神经病”有了一段荒谬的谈话之后竟然还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道德的迟钝,但同时也是“拒绝刻板的印象”。关于刻板的印象,我很想单独写一篇文,但此处只作为一种形容。

    我说了这是一本小说,小说和现实的区别就在于,人物不单单是一种发生的状况还有关于人物的讨论。小说中的“我”以及“我”听到和看到的其他发生在这个人物身边的人事物都是让读者理解作者意图的通道。你会发现一件事,生活中你听到的很多不可思议或者不可原谅的事你一旦真正接近他们时,很多都会现实解构了。如果一定要用一种印象来看待的话很容易陷入偏见。偏见一旦形成,适合社会稳定的变成道德,不适用的则被边缘化。

    那么关于斯特里克兰追求艺术在读者这个上帝视角看来就是所谓的追求月亮吗?就是所谓的高尚的人生追求吗?不,或许不应该用高尚一词。斯特里克兰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像流浪汉一样食不果腹,最终死在一个远离人类文明的蛮荒之地。斯特里克兰从来都清楚他自己的画作在有一天会成为名作,但他也从未在意,事实上他在画完一副作品之后就再也不看它了。

    他不想看。

    他的画作在他死后变成了千金难求的名品,名人为他做传,拍卖会上人们为了他的作品一掷千金。但要命的是他一点都不在意的上了天堂。

    我说他不在意是因为他死之前完成的那副壁画被他要求烧毁了。在人们看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毕竟这种天才的艺术品被毁掉了是一个太大的损失。但斯特里克兰就像当初决绝的离开家庭一样决绝的离开人世带上他最后终于完成的作品。在那副作品里他窥见了整个生命的真谛,说真的,我这么说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太贫乏但我似乎只有怎么说。感觉这种东西只有人们自行感受,任何语言系统在这里都失效。

    这就是为什么人绝对孤独。那么我想什么时候人们才会不孤独呢?苏格拉底说,你是要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一个痛苦的人呢?这个时候如何不孤独不再是一个问句而是一道选择题。回到小说本身,再次提到作者毛姆提到的关于小说名字来源的解释。月亮还是六便士?我想任何人的世界里都曾出现过这两者,并且阶段性的有过不同的选择。但我想问的是究竟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六便士?难道月亮就是追求的高尚或者离经叛道的惊世之举,六便士就是平淡的生活,世俗的成功?如果只是这样解释,我认为还是刻板的印象。任何人们倾尽全力去追求的都应该是他们心中的月亮,而六便士只是现在所处的生活。作者试图以“真实”来写小说,他在文中还提到两个医生的故事,可以很好的佐证我上面的解释。鉴于我是个文字盲,此处以AB来代替。

    A医生从大学开始就非常有能力,任何奖学金只要有他的参与别人都只能靠边站。后来他凭借着高超的医术以及优异的成绩进入到一所很有名的医院,并且很快被提拔到管理层,在上任之前他随着一艘货轮来到了亚历山大港,不知道为什么就在那一瞬间一种感觉抓住了他,他根本没法去描述这种感觉,太匪夷所思了。他有了一种游子归家的感觉。几乎没什么犹豫,他决定留下来。那时候船长一定觉得他疯了。多年之后“我”见到他有些秃顶但很快了。

    他在大港卫生部找了个检疫员的工作,和一个希腊婆子住在一起,生了半打不健康、堕落的孩子。请注意,这一句的形容实际上出自于B医生的嘴里。因为A医生这样的选择,本来没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B医生得到了那个位置,并且步步高升,一年大约有一万磅以上的收入,并且最近还受封了爵位。因此当B医生和“我”谈起A医生的时候很有些无法理解的鄙视但又暗自窃喜的心态,他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的脑子聪不聪明,真正重要的是个性,A医生缺少的是个性。

    这是两个医生的故事,最后谈到所谓“个性”。对于A医生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并且仅仅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决定留下来而放弃一生的前途事业,这才需要真正强大的个性。自然其实我们也没有反驳的必要。哪个是月亮哪个是六便士,两个人看的时候就不一样。A医生觉得那种游子归家的感觉是他的月亮,但B医生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不愿弯腰去捡的脚边的六便士。

    而我想表达我的看法是:在追求里的人都是孤独的,很少有什么事是他人能够真正的去了解你的,在那些你忽然之间产生的情感里站着的永远是你自己,在尝试让他人理解的时候做的都是无用之功。真正能够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你能看到月亮也能看到六便士,并且不对这两者有刻板的印象。

    就像我前面讲的,我只能从某个角度来说。在某个意义上来说,书评和导读差不了多少,能给到读者的都是自己的一点概括和想法。如果其中有某个点被打动了,或许就能促成读者和书之间的缘分。而我若是有这个荣幸,我一点也不介意大家将我的书评当成一篇导读来看,因为在我看来我干的也不过就是这些事。

                                                                                           end


    不失联:个人公众号:劈柴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与六便士:我该如何叙述你,带着偏见或是很沉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l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