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也是后进生……
今天做了一个小测试,得分不高,85,满分100。对比答案——嗯,会的全对,模糊的全错。
没有悲伤,没有伤心和失望,事实诚然,不会就是不会,成绩显示了我对这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切,虽然提交成绩之前满怀期望能够拿到100分。我愿意接受自己的不足,承认我真的不会。
同时想起了学生时代的我,理科一直是我的梦魇,那时的理科成绩比这85不知要逊色多少。论分数,理科成绩永远是看不到阳光的那种。彼时还是学生,从未涉足教育行业,加之对老师有着无比畏惧的心情,更别说能够客观看待了。那么,如今涉足教育,更是进入到教育深处去感受学生的感受,我要如何对待曾经理科崩溃的我呢?
#正视现实,审视自己的内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视,意味着我愿意承认我不会,我愿意接纳来自成绩逊色而来的他人的眼光(或许别人也没想什么,是自己想太多)。终究,是愿意放下自己的面子——承认我真的不会,我愿意学会,我的中心是掌握我不会的,不能理解地地方。而不是他人的眼光,卓然的成绩带来的赞赏。
是的,我在乎,我在乎的是父母的期待,同学的赞赏,老师的欣赏——而非我对这门功课的掌握,深切理解这门功课对我的意义。我的中心思想本末倒置,于是乎什么磁场电场有机物无机物对我而言难于上青天,不会做就是怎么都不会做!
所以,当看到一张不理想的考卷,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下一步,回到这门课。问问自己,我会的是什么,不会的又是什么呢?#
今天的这个测试,我很清楚,有两个名词解释,很像,我觉得很烦就没有仔细考虑两者的区别,想着知道大概就行了。然而,真正考的时候,真的会吗?能拿满分吗?带过不少这样的,和我一样的学生——似是而非,说懂好像也懂,就是考不了高分;说不懂吗,又能说点什么出来。那是懂,还是不懂呢?还是不懂!
一个真正理解,明白概念和原理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记得,并且运用出来。就像游泳,会就是会,是不是扑腾两下,在关键时候能不能自救就显明出来了。
回到学生时代,还懵懂无知的我,多么期待老师能够帮助我一点一点梳理我迷糊的地方!当时的老师很负责,很认真,甚至我还上了一对一,但是印象中老师都是一个样子的拿着试卷自己对着自己说话,而且说的最多的就是试卷。其实,对于很糟糕的我,试卷于我而言是level 很高的存在。
#我知道了我会什么,不会什么,我怎样把不会的变成会呢?#
既然试卷对我而言是level 很高的存在,那我的level 在哪里呢?我知道我有好多不懂,不能理解的地方,即使是现在,我在面对那丢失的15分,我还是无法理解那个知识点。要放弃吗?能放弃吗?——一个好的老师会说:
1,这个不理解没有关系,不影响以后,跳过吧。
2.我举N个栗子让你明白……就算你还是不懂,我愿意陪着你,掰碎了嚼烂了让你明白。(我相信,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会以学生的成长为快乐。)
#有没有终极秘密武器呢?#
有!就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学,它的意义在哪里,而且学的过程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当你愿意去学,乐于去学时候,会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没有难啃的知识,没有学不会的功课。就算是有,高楼大厦平地起,没有平地怎么会有高楼呢?没有建高楼的本事,做个小茅屋也还是可以的吧?
就是到了若干年之后,再去看当年做的理科卷子,想想当年的自己。如果现在的我去给当年的我补习,应该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