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后现代心理咨询——感觉分析在临床(心之桥李子勋后现代心理咨询传承

后现代心理咨询——感觉分析在临床(心之桥李子勋后现代心理咨询传承

作者: 小刚老师_后现代心理学传承 | 来源:发表于2021-10-29 17:04 被阅读0次

30感觉分析在临床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我要求在后现代咨询实务中摄入四种技术,一个技术就是感觉分析。

今天这节课呢,我们还是要来谈关于感觉分析。上节课呢,我们把什么是感觉分析,感觉分析怎么成长啊,怎么训练,还有也讲讲感觉分析在心理学中针对精神分析的移情和反移情的解释。从精神分析的思想来讲,就说我们利用反移情在工作,也就是说治疗师唯一可靠的依据就是自己身体做为一种和来访者交流的工具途径,我们是在关注我们身体产生的反应。过去的工作可能比较多的呢,是陷入一种关于治疗师的理性判断。一方面是学识,一方面是我们的经验,加上我们的理性的分类系统和诊断系统来完成的。那么这种咨询蛮有一点像是照着书本去工作,把人都看成是一致的、统一的人。

那么这样的学习呢,当然是所有心理学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因为最初在职业上的敏感力和我们的职业能力并没有完善以前,我们可靠的东西就是说从书本里、从脑子那里学到的信息,那些信息属于通约的。通约的思想呢,我们以前已经讲解了,“汪汪”理论讲解了。但是后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个别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可描述可分类的。尽管我们使用分类把这些人归在某一个类别,但是这种归类,实际上来讲对于咨询实践或者对增强对来访者的理解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帮助,反而会限制我我们的心智。

当我们对来访者有了一个印象或诊断以后呢,我们的内在就会更多的关注到我们诊断的那个部分,会忘掉作为一个人,来访者身上有众多信息和众多特点。所以说在咨询中,由于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心理理论与操作技术方面所涉及到的这些共同性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干什么呢,就是我们治疗师在临床上产生不同的感受。把感受作为唯一的可靠的分析系统,它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咨询师他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么这些体验呢,上节课我讲过,只要你有感觉,这个感觉你就曾经有过。因为任何新的感觉的产生,可能需要反复刺激才能觉察到。那么讲到我们认知理论时已经涉及到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记得。所以我们已经有众多的这种感受,我们在和来访者产生这种相当于这样一种共情或神入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才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比较接近,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呢,我们在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自我觉察和成长,就是明白我们内在的易感性在哪儿,它对周遭环境容易产生什么样的感受?那么治疗师他已不是一个通约的人,他已是一个个体的人。所以呢,每一个治疗的过程都是特别个别化的,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无法通约甚至也无法交流的那个过程。其实在咨询中发生的故事,或者发生的这样的一个互动模型,是很难被讲清楚的。如果能讲出来的,其实都不是咨询中真正重要的那部分。因为当你想把和来访者之间产生的这种回复式互动式感受说清楚的时候,能够说出来的就已经是通约化了。因为言语本身是一个通约工具,所以呢,感觉这个层面需要我们学习去增强,但是我们却很难去表达。

那么为了让大家注重到贯穿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心理医生全部的劳动,所以我把感觉分析作为一个专门的技术来谈。但是不等于说这样感觉分析的结果是会把它看作是真,看成是一个正确的反应了来访者,或者是正确的和来访者产生了勾连,产生了交流和沟通。但是我们要相信,就是说可能会发生作用的那部分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真正觉察到。因为在很多回访里面你就发现,当我们在做一个咨询总结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根据当下的反应,认为哪句话、哪个行为、哪个表情或者哪个主动涉及的行为产生的效果。是因为我们的感觉,来访者是否在松开,变得温暖,变得喜悦。但是当我们通过回放的方式去问来访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感觉到有效的部分来访者并没有这样说。而是他们强调的有效,他们认为扰动他影响他,改变他的恰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部分。所以呢,不管治疗师在当下咨询中产生的感觉是什么,我们不能以真、正确或错误、真或假来判断。因为感觉的过程它是流动且生成的这种方式,它是不停在变化,而我们和来访者的互动关系也是在停摆,在不停的流动且生成。

所以说感觉分析这个阶段呢是治疗师内部的工作,它不是一个可以真切的交流的这样一个部分,所以说也不会和来访者去交谈。比如说我们不会问来访者,“我现在有一个感觉,你有吗?”但我们会这样来问,因为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讲感觉分析在临床中的几个应用,也就是通过精神分析的自我体验,通过佛家的觉察,通过自我训练的方式,就是说每天都在关注到自己的感受。其实关注感受呢,在我前段时间课已经谈到了,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聆听我们身体的语言。身体的语言就是感觉的语言,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言语,而是它是一个通由身体内部产生的感应来的。

那么我们在临床上会怎么说呢?我们会说“我感觉不好”或者说“我跟你在一块的时候我蛮紧张的”,那么当我们这样说呢,我们并没有抱怨来访者他干了什么让我们紧张,我们只是说我现在有些紧张。那么来访者就会联想到他的丈夫、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或者他的父母也曾这样说过,就是说感觉到紧张。这种紧张就会让来访者觉察到他自己,可能存在着一些让人紧张的要素。但是呢,这句话又不是治疗师说的,治疗师只是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觉得有点憋气”。如果来访者说,“是不是因为我说话太快或者我太强势,你感觉到憋气”,我们说“不知道,不一定,谁知道呢,应该不是吧”,可能是治疗师说的。“应该不是吧”,为什么?因为当我们去认定一个来访者的推测的时候,其实我们强化了来访者,这是不好的。

我看到很多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会不停的去认同来访者。但是这个认同来访者呢,恰好我个人认为觉得是不够,因为治疗师可能在心理学学习中认为来访者说他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他势必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给了来访者一个随口的认同,说“是吗?我也是这样感觉的”等等。其实这样的咨询呢,客观上讲并没有什么样的错误。但是在感觉层面上来讲,这样一个认可来访者的感受,就等于把这个感受强化了。因为来访者说出他的一个感受,一个担忧以前,或者他的一个判断以前,他面临治疗师的时候,他并不是确定的。所以治疗师的回应呢,就会让来访者感觉治疗师已经看到他的问题,这就是感觉层面的工作。所以呢,由于考虑到感觉层面的东西,治疗师就不能随口的认同他的问题。

我看过很多人写来书面的东西,看过很多视频资料,就总觉得治疗师过度认同来访者的问题,本身就造成来访者问题加重这样一个可能性、一个层面,所以说感觉分析是绝不交流的,是治疗师内部的劳动。

我经常和来访者讲,治疗师他们是为什么要收钱?治疗师和别人的说话为什么不同,因为治疗师是充满着一种在感觉分析过程中的劳动,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他的内心一直在复杂的工作和复杂的思考,所以这是需要收费的。这和普通的聊天,为了各自的快乐,聊得很爽就行,治疗师不是这样的。治疗师是要试图让来访者通过自己的感觉去找到路径,去找到来访者,或者走进来访者,或者是引导来访者,所以接下来我要讲感觉分析在心理咨询中几个方面的应用。

当然呢,我希望听完这个课的每个学员,不管你做还是不做咨询,你都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去感觉他们。其实感觉他们这个词呢,应该说是感觉自己。就是说当你的先生或你的太太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要学会闭上你的眼睛耳朵。虽然你是睁着眼睛睁着耳朵,但是你要故意忽视你的眼睛耳朵得到的信息,更多的由你的身体来感觉到这个信息。

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人爱不爱你,他拥抱你的时候你感觉得到。假设你不爱孩子,你还总是拥抱他。其实孩子的感觉是很复杂的,因为他感觉不到爱,甚至会感到害怕。我在临床咨询呢,曾遇到过一个男孩和爸爸,我让这个男孩坐在爸爸的怀上,因为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体验式治疗,但男孩儿坐上去的时候,爸爸不知道为什么动了一下,这个男孩嘣的一下跳了起来。其实他爸爸只是因为姿势不太舒服,我就问男孩子,“你为什么会跳起来?”他说“我觉得他想打我”。他爸爸呢,当时脸很红,因为他爸爸说“我没想打你呀”,但是他这个孩子有这个感觉,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第一个应用呢,就是在接诊的时候,当一个来访者走进你,其实这个时候你观察他的不仅仅是你的眼睛,也不是你的耳朵,而是你的身体在迎接他,让他慢慢靠近你。如果你的感觉分析足够的好,你的身体敏感性或你对身体的敏感性会非常的强。那么过去我们在武侠里我们经常会说杀气,有人有杀气。那谁决定的,那当然是你的身体决定的。我在《心理访谈》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是有一个人曾带一把刀过来,做完了他给我们看说是想找心理医生的麻烦。其实这种在化妆间我就已经感觉到了,我觉得这个孩子来者不善,因为他看我的眼神在游移,不想正面看我。我问他话的时候他很紧张,他的紧张不是一种有心理问题的紧张,是一种害怕暴露自己的紧张,这完全就是感觉的敏锐性。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就对他非常非常尊重,而且在和他妈妈交谈的时候,我就非常的小心,尽可能的不对他的行为做评价,慢慢的他松开了。直到我这种奇怪的感受开始在减弱的时候,我才开始正面和他交谈,所以整个咨询也很顺利的就完成了。

做完节目最后他笑着说,本来我陪我妈来北京是要找心理医生的麻烦,就怪我妈妈老看心理咨询,才导致给家里和他带来那么多麻烦和关系不好。但是今天来了以后,他改变了看法,他发现心理医生一直是真心关心每一个人,关心父子、母女、父女、母子之间关系的,不是挑唆他们去找孩子麻烦的。所以和他解释清以后,我突然就释然了,突然就明白了,最初我和他在化妆间的时候,为什么会突然害怕有些奇怪的感受呢,这种感受是有道理的。或者说不是害怕,是一种很奇怪很警觉的,让我感觉到浑身不自在的感觉,结果我发现这很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杀气,这个孩子有杀气,因为这个来访者是个陌生人。

过去呢,我们特别想利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想把来访者问题听清楚,总想来访者一说就抓住来访者到底有什么问题呢?他的麻烦在哪儿呢?现在来说呢,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感觉到他。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感觉,我们要努力先别忙着去听那些东西,因为那些东西呢,当然也会帮我们产生感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些言语以外的信息中找到感觉,比如说穿着打扮、做下来的方式、看你的方式、眼睛的方式、表情的方式,还有就是他坐下来他给你带来一种气息。我们经常说心里很暖、心里很冷、有些人心里很硬、有的人很软,也就是有的人开玩笑谈到韩老师,润本的工作人员说是见到韩岩老师就想上去掐他,韩老师给人一种很柔软很亲和或者引发人想欺负他的感受。但是一般人没有,敏感的人就会感觉到这些气质,这就是我们做人做心理治疗师。

当然做人不一定要这么敏感,作为心理治疗师的时候,你就要有足够的敏感。

比如说有一次在润本的时候,有一个服装设计师来到我们身边,大家都跟她是很陌生的,她和我们也是陌生的,她也不知道我们是心理学的专家,他只是余(人名)老师的好朋友。但是在电梯里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和他有相似处,我们一句话都没说,就和她开玩笑,但是她说她怕我。所以在以后的过程中呢,最终我们两个是很投味道的。自从感觉我们一进电梯的第一眼,我就觉得我和她很投味,这都能感觉得到。尽管他刚开始没有感觉到,还觉得我有点怎么样的,怎么样咄咄逼人,说我一见面就和她开玩笑。但是那几个治疗师都没怎么和她搭话,只是后来熟了,她也觉得我是最好靠近的,这种感觉呢,也是我觉得这个人第一眼见到,我就觉得她和我挺相亲的、挺相似的。后来她的很多话都让我很爽,由于她说出来的都是我们想说的,我就和某某说他说了,她说了就让我们爽三年,高兴三年,挺逗的的确挺好玩的一个女性。

所以说在感觉里面治疗师的那种敏锐性,一进门我大致就知道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她接触,那么谁告诉我的?不知道,感觉!就是感觉!

所以呢,相信感觉,尤其是在咨询中,在第一面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自己到来访者的感受。如果找不到没关系,因为在咨询关系这个感受会慢慢慢慢呈现。有些时候我们在刚做感觉分析的时候,我们一下找不到路径,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我们看到的都是对他的评价,说这个人厉害,这个人很柔弱,这个人依赖,这个人强权。不过我们忘了,其实感觉都是我们自己的。虽然是被来访者引发的,但还是都是我们自己的,就我们现在在想是我们强权吗?是我们依赖吗?为什么当他进来的时候我们会产生?这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中,在督导师里面,我们一直在研究治疗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感受过程,比如说什么时候产生的困境,什么时候你觉得好或者是不好。那么你和当事人,比如说我们经常做督导就会问治疗师当事人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呀?也许那个人说我还没找到感觉。那什么时候你开始对他有感觉了?还有你对这个来访者第一次面谈,你产生的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么这个感受在以后的咨询中有没有变化?发生了什么你的感觉变化了?其实一个治疗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感觉的改变,对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的感觉,或对来访者个人的感觉改变,实际上是来帮助我们看到治疗师的工作的,往往这个部分也算是感觉分析里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第一部分是初诊,就是他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内在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系统,要找到这个感受系统。同时还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这个感受是不是在变化,怎么样发生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到底是他在改变,还是你慢慢在适应呢?这个觉察是治疗师保持在所有治疗过程中,都在自我工作。都在自己处理自己的反移情,而且呢,在经由这个反移情,走进来访者的内心,而且当你被引发的某个情感的时候,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呢,这个情感可能和来访者内心产生的某种情感是具有相似性或者具有同步性,这都是值得分析的,这是感觉分析应用在临床中的第一个方面。

那么第二个方面呢,治疗师必须通由自己的感觉去工作。那么感觉工作怎么样呢,当来访者谈到什么时候呢,你内心被引发了联想。不管你联想到了什么,在咨询过程中,你大脑中产生的这种跟来访者无关的联想,这个联想本身来讲就在解释你的感受。治疗师要注意的是自己身体的语言,比如说我有一次在咨询强迫症的时候呢,我莫名其妙的我的脚在不停的摇,但是我觉察不到。只是录下来的像里面,看到我突然在摇脚,像那个呢,我是不是想让自己放松,我在紧张,我在害怕。但是呢,过去我对感觉不太敏锐,那么就靠什么呢?靠观察自己身体的语言。

所以呢,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奇怪的行为。比如说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突然想去拿一个东西或者想翻书,这个时候我们的感觉分析就要跟进,就是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想干这个事情?或者呢当来访者在叙事的时候,你突然感到乏味、很烦,突然的想用白日梦的方式去主处理这个来访者的赘述。那么这种白日梦的方式你就要觉察到,觉察到就要觉察自己是最近过于疲劳吗?是对当事人不满吗?是不喜欢当事人吗?还是因为当事人在赘述呢?那么或者是自己为了抵抗当事人的赘述而产生的催眠吗?这些都是你要觉察到的。

所以呢,治疗师必须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在把握自己的感觉,并且觉察自己的身体行为。因为我在上堂课呢,可能忘了提醒大家,就是感觉分析刚开始,我们可能找不到出路,那么找什么呢,就找自己躯体的感觉。就是你哪儿不爽啊,我有没有觉得我的呼吸呀,我的肺、我的屁股、我的腿、我的手呀,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来访者来的时候,我有没有哪个地方爽或者不爽。找不到感觉的时候,我是试图通过身体的语言,来帮助治疗师培养起那种直感的感觉,来解读身体语言。

这个方面在朱建军老师的《意象疗法》里面可能也有,就是说关注我们的身体感,来理解我们的内心。其实感觉分析已经包含了这样的技术,就是说一定要关注到你奇怪的身体感觉,去解读这个身体感觉,我们就找到了内部的感受,这就是感觉分析要来做的工作。除了第一面见到的时候,我们决定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应来访者,来和他达成一个什么样方式的交流,这是要把控的。

第二呢,感觉分析应用到所有的咨询过程中,要觉察到我感觉的改变、流动和变化,感觉到我的身体和我的内心的一致性,找到和来访者保持一种让来访者感到舒适关系的那种关系,感觉到放心安全的那种关系,这是要靠感觉去把控的。

那么我们要看到很进取的治疗师,过于激进的过于热情的治疗师,会让来访者退开,是因为来访者的内心不太容易接受那种故意亲近或太快亲近的方式。那么一个感觉敏锐的人就不会采用这种只是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针对来访者,一定会找到一个让来访者感觉好的方式,去和来访者发生来访者渴望的那种关系。那这种治疗关系这个过程是要靠感觉的敏锐,靠我们对感觉的分析,靠我们对自我感受的理解去完成的。

第三个方面,就说每一个个案,对每一个治疗师来讲,我们假定每一个治疗师、不同的治疗师,对某一个个案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个假定是可能成立的,对吧?因为不同人对一个个案的感觉会不同。

你用什么方式进入来访者,或者是从什么方式开始工作,要取决于你对来访者的感觉,而不能取决于判断。比如说来访者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半小时,但是你恰好就被其中的一个部分打动了。这个打动不见得是感动,而是一种愤怒或者是一种感觉到不舒服,或者感觉到气愤,或者感觉到伤心,或者感觉到强烈的共情想安抚他,想冲上前去拥抱它,或者是拍拍他的肩,给他一个鼓励。当你内心产生这种感觉冲动的时候,感觉分析告诉你,这个点,来访者所谈的这个点恰好是适合你,对治疗师来讲是适合这个治疗师进入来访者内心的那个门,那个通道。当来访者某一个东西细节,那个表情流泪,深深的让你产生一种控制不住的欲望,或者是身体的冲动,其实在感觉分析里面,这就是说你走入走进来访者内心的门,通道打开了。而且,你只能根据感觉去选择那个通道,而不能通过判断。

那么在这以前,很多治疗师是根据当事人的叙事的故事中,去找到分析的那个点。比如说,他矛盾性、他逻辑上的混乱,去找到这个点。那么这个点呢,我们会在下次课程言语分析的技术时候来讲,那个课程会讲的更多一点,因为那个实操性更强。感觉分析实操性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它不好讲,所以讲的越多越乱,讲的越多,你们头脑里越摸不到门。但是我现在讲的是说你和来访者之间的交联或者是你走进来访者的最佳途径不是通过理性分析得到的,而是通过你的感觉得到的。你在这个词、这个细节、这个叙事上产生一个强烈的感受,或者引发了一个你相似的回应,你生活中的回应,这就证明你和他在这个地方有一种同值。我们知道两个相同的部分是容易互相融入的,所以感觉分析的第三个功能就是要帮助你找到最佳的、最快的、最简明的、最有效的和来访者达成勾连的那个通道。而你走这个通道是属于你的,属于你去解决问题的一个可靠的或者一个最佳途径。

如果按照理性的分析她的故事,理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来,在没有感觉的支撑下,或者你的感觉完全和你的理性判断是背离的,那么90%你的做法都是无效的。因为,你不能够引发访者内心那个感受跟随着你,因为你缺少感受的支持、感觉的支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经常听到督导师去跟别人做个案分析的时候,觉得别人没有抓住重点,觉得这个故事,觉得来访者故事里面应该这样去进入。但是想一想,督导师和治疗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在完全不同的水平下工作、心理水平下工作,所以对于一个督导师觉得合适的路径未必是被督导者最佳的路径。

我以前举个例子,就谈到开车20年和开车2年的人,他在选择驾驶方法会不同。但是不等于开20年的车,如果开2年汽车的人按照开20年的方式去开,对他是有益的,也许他缺少很多应变的能力,他开这个车就开翻了。所以在结束督导培训的时候,我就告诉那些督导师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判断来替代当事的咨询师的判断。

严格说来,如果我们在感觉分析的立场上想,真正准确的感受应该是那个治疗师的,而不是督导师,因为督导师你分析个案的过程是已经有了治疗师这个中间环节的。所以督导师往往不要说这个个案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处理治疗师困境的时候,问问他有没有这样想过,有没有那样想过,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来引发这个治疗师去发展他的技术,而不是给他一个所谓的更正确的方式方法,或者更正确的路径。假设一个督导师认为一个个案只有一个最佳的路径可以进去的话,那么我自己是不赞同的,我觉得这不可能的。这就是不同的人叫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人爱”。这是不同的,不可能说千人一面都是一个方法。

所以进入感觉分析以后,你是最容易找到你的路径的。我在心理访谈做了一个个案,其实我什么话都不说,主持人在问的时候,我就是在感觉。那么当我一问话的时候,往往是在感觉的水平上、基础上,而不是在理性判断上。你看,很多你们在看节目的时候,是经过理性判断的,但是在我突然说这个话的时候,你们就会觉得李老师就来了一个很奇怪的章法,就是好像突然神出一笔,一闪,来访者一下就被打开了。其实很简单,我不是有理性去支配我怎么去进入,而是我感觉到了,我感觉到了,我把控到了我的感觉了。而我产生一种和这个来访者深切的勾连的感觉的时候,我突然就出手了。而往往来访者是很容易接受,很容易被我进入的,这些就是感觉分析给我带来的一种能力,我会抛去很多很多理性的叙事去直达他的内心世界。

上次节目我谈到--一个拉小提琴的故事,其实为什么我会这样干,就是因为我感觉到他的妈妈内心在攻击她先生。她在讲述这个节目里面,攻击她先生的过程中,他妈妈一直在悲伤、在流泪。如果真实的一个想离婚的妈妈,就不再会那么的情绪化了。那么有了那样一种感觉以后呢,我马上就决定,我怎么会让这个男人引发这个女人对他们过去情爱的依恋呢?这就是因为我对这个女人有感觉,才会产生我强烈的不让女人说话,让男人说话的原因是,试图通过这个男人。我引导这个男人说话,我向这个丈夫提问,我引导着他去感动他的太太,我成功了。那是因为我前期对这个女人的感觉是准确的,我感觉到她渴望,她还没有想放弃,她说的一切,说我要离婚,都是想坚定自己想离婚的概念,想法而已。如果她真的想离婚,她就不会到处去说她要离婚,她就会静悄悄的去处理。所以这东西哪儿来的?当然是感觉来的。那以后我们还讲到言语分析技术是来补充我们的感觉里面证实我们的感觉是否有效,这个方面我们还会谈到。

所以呢,感觉分析的第三个方面就是选择我们最佳的进入点,是找到我们彼此产生共情的、找到我们和来访者相似的那个细节、那个通道,然后我们开始进去。这样的话,我们容易达成在短期,我以前也讲过,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是比较适用于短程治疗的。使用短程治疗会强调它的效率,强调快速,强调有效性,而不是用漫长的时间去跟随。在这样的后现代技术里,的确是根据短程的治疗的方式来建立的。所以,准确的、敏锐的抓住来访者那个脆弱的地方,给他一下,就会产生戏剧性的改变。

你看我原来在你们可以在网上搜到我原来跟王朔做的个案,我一直在敏感着他,而不是在分析他,也不是听他在讲什么,他讲什么是他讲,但是我一直在感觉着他。当我找到这个感觉是脆弱和害怕和茫然的时候,我就开始出手了。我开始就让他感觉到他内心是有挣扎,有冲突,有一种被压抑了很久的对妈妈的爱。那么这个感觉首先我的内心有了,我就开始出手了,这个时候你在节目上看到王朔很快很快他就变软了。那么没见到他以前,我不知道他有这东西,见到他以后是感觉告诉我,我感觉到了这东西,虽然我分不清楚是我自己的还是他的。但是既然这个感觉是在这个环节产生的,我就要开始出手,开始处理这个感觉,就是开始和他交谈这个感觉。

大家的方法可能是用别的方法,投射的方法,或者隐喻的方法,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对他某一句话产生一个说“是吗,我还不太理解,我需要你重复一遍”,这就开始对他出手了,开始对他的感受去做处理了,对我在这个环节中他的感受去处理,所以治疗师对自己的感受系统去开始工作的。

第四个方面,刚才我们讲到了,就是说,感觉分析是用在督导师里面是最多的。

我作为一个督导师,如果你来跟我汇报你的个案,我找不到对你的感觉,我也找不到你在个案汇报中对来访者的感觉,一定要找到我对这个督导师的感觉。我会经由我对你的感觉去分析你和来访者之间产生的感受系统,我可能会在来访者的角度上去感受你,也可能在一个旁观的角度去感受你。但是总的来说,我是根据这样来工作,而不是通过耳朵听到你对个案的汇报来工作。这是感觉分析,尤其是强调在督导工作中必须强调对汇报者的感觉。因为这个感觉会来解读你汇报的个案,会看到更丰富的、更立体的个案的、他的来访者和他互动的这个东西会出来。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督导师本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的纠结,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我们会感觉到它在处理什么信息的时候,内心的东西会有出来,是什么不知道,还得问,这就是感觉分析要应用在这些。

第五个方面呢,就是说感觉分析用在移情和反移情工作中。那么这个感觉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有些移情我们是可以给予的。我一直主张这样,如果来访者渴望你是一个温柔的妈妈,如果在治疗的前期,维持来访者对你这种好妈妈的期待,如果你觉得来访者在这里面很爽、很舒服,或者他就像久旱遇甘霖,他突然觉得很温暖的时候,你觉察到了,不要去做处理,不要去做处理,要等一等、等一等。

如果你在N多次的治疗里面,你发现来访者只想得到N多的母亲般的、或者姐姐般、或者父亲般的关怀,如果你感觉到来访者有这些就够了,不必要对他的问题作分析,不必要对他的婚姻做指导。那么,我建议治疗师就停在这个感觉中,不要往前走,当然这是我的说法。

因为我一贯主张不要超越来访者去促进他,我们不要有一个假定认为来访者应该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想我在这个地方提供的是来访者需要的,当然或许我们假定来访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有我们知道。如果你仔细听了前面的课,你一定会放弃这个神话。如果来访者都不知道他要什么,治疗师就更不知道,治疗师不可能比来访者更知道他自己。

我们过去建立的知道,是建立在所谓过去理性的理论的指导下,好像我们学到了一个心理学的视觉。我们通过心理学的视觉去看到他的问题,但是看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来访者的,还是我们大脑里的自己的,这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呢,在感觉分析里,我们就要理解到,当我们感觉到在这个间断的时候,当事人已经满足了,但是从理性来讲他更应该解决怎么样,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件事情不解决可能是最好的解决,不解决可能是最佳的解决。

那么在决定我们怎么导向来访者朝着何方发展的时候,建立在感觉层面的可靠性(这种分析系统)比一个理性的认为他应当怎么样要有效的多,要对来访者更加的安全和更加的时宜、适合。当然,过去我们在一些分析里面很强调和来访者讨论之间的关系,这个取决于是长程治疗还是短程治疗,如果在长程治疗,当然是可以按照这个方式来做的。但是在短程治疗呢,我还是建议不必要做这样的处理,而把我们咨询师看成是一个资源系统。她来到这个地方,有一个小时或者45分钟的这个温暖的认同、喜悦、开心和放松,然后他有带着力量回去,未尝不可。

那么如果你有怀疑的话,你们就想一想。如果你们担心什么的话,你就想一想,你最喜欢的地方是海。比如是三亚的一个海,每当你工作疲惫,夫妻关系不好,跟子女闹的很矛盾的时候,你就坐飞机到三亚。休息三天后回来,你就精神抖擞,什么事都没有了,对吧?那么那个海要求你做什么了吗?没有。但是你去见那个海,你的内心好像得到了一个洗涤,你重组了自己,又开始回到家去面对那个家庭,充满压力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拥挤污染的城市。

治疗师有些时候就像是客观的,就像山压的海。这个时候你是淡定的,你对来访者没有期待,你就不会剥削他。你不会期待从来访者身上看到你渴望的变化而得到欣慰,觉得我很有力量,你看我很有效果。所以,在感觉分析上就是运用在来访者的引导上,我们走多远,我们要不要往前走。我建议我们跟在来访者后面,不要超越他,不要超越他的愿望,不要显得我们比他更聪明,知道他要什么,知道他应该怎么生活。因为这种假定都是现代理论都是给我们的狂妄自大感,对治疗师的一种自我扩大的狂妄性。很多没有进入心理学的、真实进入心理学的人,学点心理学会变得很狂妄。这个狂妄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这些朋友,而要怪我们理论本身就包含在所谓的权利的、所谓的专家的角色里面。我们读他的理论,就变成了一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人,这是很恼火的。

所以感觉分析,实际上让我们凭着感觉去找到,等一等,我们放慢脚步,我们等着被来访者引导着往前走。而不是我们在某种理论和正确观念或者主体文化架构上,要试图引导着来访者往前走,所以现在说要凭感觉去工作,那么这五个方面是感觉分析最要用的。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你在咨询中有感觉,你才会成长。你只有对自己的移情做过处理的人,你才会成长。所以感觉分析真正获益的那个家伙不是来访者,是治疗师自己。如果你能保持对自己感受的觉察,对自己整个身体反应,身体语言的觉察,保持自己在咨询中对关系的觉察,那么这个觉察都是自己的内心感觉在工作,不是理性的判断,是感觉在工作。那么你会发现在很短的时间,你突然会升华到一个连你都感觉到惊喜的一个状态,就是突然你对周遭的信息变得非常的敏感了,而且你在自动处理很多信息的时候,你内心是平和的,是不着急的,是愿意等待的,是愿意去接受问题的。你不再认为有问题就不行,你发现不同的信息都在你内心放在合适的位置,没有挣扎、没有纠结、没有冲突。

那么在感觉分析里,你就会越来越觉察到你的老公,你觉察到你的妻子,觉察到你的孩子,你的上级,你的下属,他们的需要。但是他们什么都没说,但是你的内心会升起这种感受。甚至当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会睁大喜悦的眼睛,就发现说妈妈,或者爸爸怎么,或者是我的老公怎么会……非常好。

其实在感觉分析里面真正回应的就是治疗师的成长,我们不去觉察自己,如果我们总在理性的方面去背诵书,去抄做,去刻板的模仿书籍,我们一辈子也不会成为一个让我们自己舒服的人。你看很多新的咨询师工作前几年就在用理论中工作然后就耗竭了,一般工作3、4年就觉得受不了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感觉,他们只是在机械的用理性的方式去重复一些判断系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体得不到滋养。在得不到滋养下呢,他的自我成长是很困难的。只要对自己的感觉,对自己在临床中去觉察并且去工作的人,每一个知觉对他来讲都是一个成长。每一次和来访者产生神入和共情的过程中,都是她的生命在圆满、在丰满、在充满,好像在获得动力和精力这个样子,这就是感觉分析我认为最重要的。我们如果不去觉察感觉,那么我们在心理学成长方面就会变得非常缓慢。也许我们走了十年的弯路,最后我们还是得重新建立在从内心的觉察开始。当然,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让我们觉察到自己,所以精神分析心理学里面培养感觉最快的一个技术,当然它再快也没有佛教的觉知和顿悟快,

还有就是我们要保持日常的操练。

在课程虽然感觉分析我本来是讲的更多,但是后来我想讲的更多,大家可能越听越糊涂。因为感觉这个东西本来就说不清,所以我还是想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给每一个学员布置一个作业就是说第一个作业,就是在小组里面让一个人站起来说,我们来评价他。我们把自己评价他的语言写在上面,来对照自己。我们评价别人的言语是用我们的感觉说出来的,但是我们的感觉过去认为是他,他是什么什么,对吧?那么,现在我们要学习的一种说话方式,就说我们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我的内心升起来一个感受。没有他,是我,我有一个感觉:我感觉温暖或者怎么样,或者憋气,或者我身体哪不舒服,或者我想逃离,谈自己,没有他。

感觉训练里面,在临床里面,就要求说我们忘掉有“他”这个词。其实所有的“他”都是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他”,就是你和我的关系,没有“他”。所以我们感觉训练里面说“他”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打住,在感觉训练里面不许有他这个词。只要说感觉就一定是自己的,而不要说他怎么怎么样。

有时候说他是开朗的,不不不,不要说他。假设你要说开朗这个感觉,你要说我自己感觉到,当我在这个时候,我觉察到我怎么样,要用这个话来说,而不要把这个评价放在别人身上,这是第一个训练。这个训练大家要反复做,要学会用感觉去说话,这个感觉不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评判上、判断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感受上。

那么第二个就是说,比如你在生活中面对你的先生、你的太太、面对你的孩子,不管你们平时交流的时候你是不关注感受的。现在呢,你要来关注感受,你感受到什么,说不定就是你的对方的感受,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话会变得温和。比如说,你的先生在很着急的说你的时候,可能你没有,如果你不去听,如果你没有耳朵,就像我上次课谈到蒙上耳朵的时候,你那么着急看着他说什么的时候,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你心里会为他着急,会为他纠结难受。但是你耳朵一打开,听到他在骂你,你就会愤怒了。愤怒当然也是你的感觉,但是理性上要为自己解释,想让自己合理化,想在先生面前活得更有利的位置,这个是理性的冲动和交织在一块儿。但是我们在不知道他讲什么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感觉到先生现在的状态。而这个感觉是内心升起来的,我们才能理解他。

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要开始训练,不同的人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虽然这个感受都是你的,但是你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处理和那个人的关系,欣赏人就是这样干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这个方面你要来训练。

第三就是在你个案,如果做个案的咨询师,必须记住,从现在开始你所有的个案记录不是事实,而是你感觉流动的过程。就是你在咨询中,你全部的感受,愤怒、情绪化,你的身体语言,你要把这个部分记录在个案积累的旁边。

我们常常会画一个格子,这个格子是不让别人看的,都是我们咨询中流动的这些感受。慢慢的,慢慢的,你的感觉分析就变得很强。尤其在个案的作用,你回复看个案的时候,你如果不看这个感觉过程,你只读你理性的记载的过程,你会赏识这个来访者,你会忘掉这个来访者。但是如果你记下你感觉流动的过程,一辈子都是生动的,这个来访者在你的记忆中都是活灵活现的。为什么?是因为没有感觉这个素材,任何东西都是没有色彩的。

所以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我希望听了感觉分析以后,每个老师、每个学员都要开始融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融在自己的生活中,尤其融在自我成长、觉察,精神分析自我体验里面,把对自己感觉的觉察,感觉的分析放在首位,就是说琢磨自己。因为你不琢磨自己你不可能琢磨别人,这就是我要讲感觉分析的这个课程的原因。

感觉分析技术都是建立在所有咨询技术的基础上,所以希望大家在这堂课听到以后,在线下做一些训练。不光是理论,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以我会给大家布置工作。当然如果大家在过程中还是找不到火候,没关系,在小组分享的时候,你们多多的去交流沟通,多多的去操练,多多的去谈感受。第一句话就说我感觉怎么样,我感觉怎么样,我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对一个事情评价。

假设你们的小组发生了一件事情,你第一句话一定要说,我现在的感觉怎么样,然后才对这个事情发表看法。Wonderfoul,这就说你知道你自己,然后你再去评价他人,别人就不会生气,别人就不会难过,不会觉得你乱说。是因为你有一个先期的感受,但是这个感觉一定是真实、真切的,对自己觉察得到的而不是客观分析得到的,记住这一点,不是一个理性的判断。当一个人打架的时候你说你愤怒,其实当时你没愤怒,你甚至很好奇,你觉得当时他们应该打得更厉害一点。你就千万别说当时你很担心,因为感觉是需要坦诚才有效果,不是靠理性判断,我应该有什么感觉。

说到这一点,我就想起来在过去训练的时候,有些人说我应该怎么感觉。当事人哭了,我应该是有共情的,不不不,感觉分析里面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如果对方在哭的时候,你不仅没有感觉到难受,而且你还觉得这个哭是一种喜悦,你就直接说,我感觉到一种喜悦,这对来访者是有帮助的。为什么呢?很可能你读到了他眼泪背后的感受系统,这个很有意思的。

坦诚,一定要坦诚,一定要忠实于自己那种初发的冲动感。当一个人说了什么,你找到了新感觉,这是不可靠的。当一个人说出了他的感觉以后,你又找到了相似感,那是不可靠的,那是被投注的结果。感觉一定是初始的,一定是原初的那个感受。但是当有人发言的时候,你的感受会受到你言语倾听过程中,因为当一个人说了他的感受的时候,你在耳朵听他的感受的时候,你内心会引起相似的感受来。但是这种相似的感受和你原初对这件事情的感受来讲是不重要的,是被言语引发的。而刚开始你的观察产生的感受,才是你要忠诚和尊重、要坦诚的感受,这是过经过脉的关键的地方。因为我们听到别人时候会引发相似感,这个相似感不是你对事件的判断,而是被别人的言语引发的,这个就不重要,不是你真实的感受。

好吧,今天的课到这就要结束了,因为这节课要操作嘛,所以大家操作过程中,把遇到的困难的尽快发到我们的邮箱里,我们会定期的在网上或者主持答疑,好的,谢谢大家,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现代心理咨询——感觉分析在临床(心之桥李子勋后现代心理咨询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oi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