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心理学界做过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个房间,给他们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就吃掉它,就只能得到这一颗糖;如果20分钟之后再吃它,就能得到第二颗糖。等他离开房间,一些孩子急不可待地吃掉了软糖;一些孩子则选择等待,暂时不吃手中这一颗软糖。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当然,成功熬过20分钟的孩子都吃到了第二颗软糖。
实验之后,心理学家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结果他们发现,那些坚持等待的孩子不急于求成,懂得为更远大的目标暂时牺牲眼前利益,到高中时都表现优异。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到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高中时表现相对较差。无疑,前者未来的成功几率远远高于后者。
最近,心理学家对一群中国和澳大利亚的4岁孩子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中国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吃到一颗糖,而澳大利亚的孩子有很多得到了第二颗。这说明,现在中国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是比较弱的,父母需要加强孩子这一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培养呢?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想要什么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延迟一下再满足他,让孩子通过等待的过程学会忍耐。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明白:我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耐心才能得到这个东西。有些父母会担心,这样做是否会使孩子产生匮乏感?这取决于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不能很生硬地拒绝,而要温和坚定地给孩子做出解释。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耐性得到磨炼。而在愿望被满足后会倍感愉悦,体会到付出耐心是会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