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买来《人间词话》,草草通读一遍,没什么感受,遂置于高阁。今天偶然遇到诗友间的“境界”讨论,忽然记起来王国维先生讲到过哎,赶紧翻找出来。
据说王国维先生是溥仪的老师。他也以满清遗老自居。先生生活在旧中国各种势力、思潮、人生理念大冲突、大裂变、大融合的时代,他自己又是一个“体素羸弱,性复忧郁”的人,多病的人生遭遇多难的时代,这让他的生命充满了困惑,也让他不断地试图寻找人生的答案。可以说,王国维的一生,就是对人生的困惑不断叩问和探索的一生。
先生的《人间词话》,开篇就词的境界进行阐发:
第一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界,指气象、胸襟、真性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此乃真性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为胸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可是气象啊。
所以说,名句是从境界而来的,有了境界,自然能成就高格,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不是字词句的雕琢与修饰。
这三种境界,我能修炼到那一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