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
学校总教人与“别人”比较,茶道则希望人能与“昨天的自己”相教。
电影《日日是好日》虽然我没有学过茶道,但在我今年学习的瑜伽也因为给我同样良好的感受而毫不费力的持续了下来。别人眼里辛苦疼痛的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
之前疫情刚爆发不久时,看了电影版的《日日是好日》是典型的日式疗愈系的电影。节奏缓慢,几乎没有大起大落,平铺直叙,看完却给人如沐春风的舒适。
原著小说也是如此。并且多了图像所不能表达的更细腻的内心活动和细节感悟。即使看过电影再回头读书也不会觉得枯燥,而是再一次深刻的当地被作者森下典子带入香气扑鼻的茶室,空气中有如炭火的温暖和抹茶味的浓郁。
仿佛焦虑的情绪得到了平复。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正确的“解答”。愈快找出解答的人,评价愈优秀;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或是出现不同的解答,或者与整体结构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视为差劲。
正因为接受着这样的应试教育,被逼入“成绩”是唯一真理的学子们,才出现了很多因考试失利冲动自杀等惨剧。进入社会又唯“收入”是真理的成年人,因各种内卷,生育率下降,上升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是,茶道的领悟并无时间限制,无论只需三年或需要二十年,都是个人的自由。该领悟时就能领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就静待个人的时机。
早理解的人,不因此获得较高评价;晚开窍的人,也自然能展现自己的深度。
答案何者正确、何者错误,何者为优、何者又为劣,其实并无定论。
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和横向比较的。因为“所谓成功的人生或失败的人生”本就是伪命题。我们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没有输赢二字。
虽然当代很多机构把瑜伽体式荒谬的变成了学习拉韧带的“杂技”。但若有信遇见一位靠谱的瑜伽老师的指导,瑜伽的练习最浅显的来看,是与自我身体的对话。每一个呼吸,每一个位置的拉伸或疼痛,都是一种语言。和自我身体交流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做对了某一个不明觉厉的动作就很优秀。而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发现身体微妙的变化所带来的由衷的喜悦和满足感。甚至走到可以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那种内在的变化,是被外表华丽的仪式感所包裹住了。而大部分人只看得到外在,就望而却步了。
自然,每个人有自己的机缘,做什么事都可以。
电影《日日是好日》
而是自己一点一滴领悟后找到的答案。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属于自我的成长路途。
只要能不断有所领悟,一生便能持续自我地成长。
所谓“学习”,就是这样教育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