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作者: zorogan | 来源:发表于2020-10-25 21:23 被阅读0次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本章讲的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人心是不古的,所以大家都藏着掖着,要是没点穿透性的视力,还怎么保全自己追求成功呢?

最完美的事物好像总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却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事物好像总有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永不穷尽……最灵巧的事物看上去却像是最为笨拙……

文中的几个“最”,就是完美、充盈和灵巧,很明显代表的都是道,而所谓的缺陷、空虚和笨拙,不过是我们常人对于道的观感和印象,既不了解大道的真正含义和象征,也不影响大道的流传和影响,但却给微妙玄通的大道增加了一些神秘感,呵呵!

当然,这是尽量根据道的特点来看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把本章内容投映到现实生活中,重点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实是复杂的,所以你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比如:

透过表面的缺陷,看到对方完美无缺的现实;

透过表面的漏洞,看到对方无懈可击的内在;

透过表面的笨拙,看到对方大智若愚的头脑……

可是,我辈凡人要透过千差万别的表面,看透那些高人的内在和根本,基本上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白居易有首诗写周公和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便代其主持国政,当时有很多流言蜚语污蔑他要篡位,结果后来周公还政于成王;而王莽作为汉臣时礼贤下士谦恭有礼,最终却篡汉自立,试问在最后谜底揭晓之前,谁又能想到他们二人的内在和根本,与外在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周公是忠臣里面的绝对高人,他在主持国政之时便没有为自己过多辩解,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是说不清楚的,只有努力去做,到最后结果显现的时候,世人自然就会明白他周公的良苦用心,所以他不去辩、不屑辩,也不需辩,事实会自会证明一切!

周公的所作所为,用现在的俗语来讲,就是人狠话不多,埋头就去做,反正到时候时间和事实就会证明一切。

而作为反面教材的王莽,也是奸臣里面的数得着的高人,他在篡位之前谦恭有礼堪称道德楷模,不但为汉朝做了不少有益之事,而且在生活上简朴,在政事上秉公,在声望上甚至超越皇室达到天下称赞的地步。

然而王莽最终还是篡夺了汉朝的天下,他为了个人目的竟然能够隐忍数十年,戴着虚假的面具生活几十年,把朝思暮想之事埋藏在心底几十年,而且在篡位以后还翻脸不认人、大肆杀害他的反对者,忠于汉朝的大臣,和对他的乱政不满的有识之士,王莽作为人狠话不多的反面代表,应该也是非常符合吧!

当然,白居易此诗的重点在于,要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多方面的衡量,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表面现象下结论。

而我们常人所要学习的,就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主观要求,从基础做起,从底层做起,然后随着阅历增加和认识加深,自然会看到一些以前习以为常或容易忽略的事实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zn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