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说,“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老神仙这里说的就是胎息,此前我有介绍过胎息是一切修行的起点,有人大概不服气,我只好抄点语录。可是据我所知道,没有几个人能够练出来胎息。
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某些门派练内气功,完成一整套发胎息的动作后,肚皮那里可以短暂的一起一伏,但是也就那么一会儿,不能够持续。 正确的胎息,是和肺呼吸一样,周流不停止,并逐渐取代肺呼吸。
金星有句话,“我把我自己又生了一遍”,这话好多人都敢说。
我的文章其实有两个看头,一呢,指出一套快捷正确的修行气脉之路。二呢,指出修行到不同程度,就会具有的外相。但是不管是一还是二,很多时候,我不会写的太明白,君自悟吧。
其实此前的小文,我给出了些快速打通气脉的捷径,除了金刚诵作为主修,还有其他小窍门。我才不会一板一眼的写,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这点事儿都拎不出来,那别修气脉了,做官去吧,容易多了。
至于说,外相不外相,其实是个伪命题,人生就是镜花水月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代有个很有名的宗师,徒弟问他,有大成就的人,是不是方瞳和锁子骨,他说是的,然后解释了下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于是知道,这位宗师自己的成就还远未能够。因为,他自己没长出外相来,所以徒弟才需要问,他才需要解释。
那么继续说胎息这种东西吧,道家称之为真息,既然反正大家也修不来,那么是不是可以介绍下它的运作模式,从而借鉴借鉴呢?
好吧,也就我能告诉诸君,其他地儿看不到。
胎息有两个含义,一,当把它理解为动态的时候,它是一种能量的获取方式,获取的不是氧气。实际上肺部呼吸主要是为了吸进来氧气,人体需要氧气产生作用,从而补充能量。二,当把它理解为静态的时候,它本身就是能量。
当把胎息理解为动态的时候,它的运作模式会导致人体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潮汐引力,通常这种特殊的潮汐引力被封印起来。当把胎息理解为静态的时候,它本身就是被封存起来的人体能。
自然界有一种引力,被称之为潮汐引力。人体也有磁场,磁极,比如女子的月信就是人体的潮汐。医家讲:清气上升,浊气下沉。道家讲:清气为天,浊气为地。胎息产生的生命能量,是清气里面的清气。
笼统来说,就是,人体的生命能量,是从脚底往头顶方向升起的。大自然的生命能量,是从地下往空中发射的。
如果气脉非常通畅,脚底具备非常大的吸力,会把外界的生命能量抓取进来,同自身的生命能量一起,被人体的潮汐引力,从脚板沿人体而上,到头顶。同样,手掌也可以。此前文中我有提过的那些人体门户,其实都带有这种“抓”的能力。
气脉越通畅,自身内气越强,抓进来越多。普通人气脉淤堵,完全感觉不到这种存在。可是睡着以后,精神松弛,气脉自然会放松,外界的生命能量得以从人体的诸多门户和皮肤,进入人体,人体得到能量的补充,醒来后,疲惫一扫而空。
所以打坐是所有修行非常推崇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打坐,迅速放松身体,把人体门户打开,吸收能量。
除了打坐,还有站桩,站桩就是借着人体和自然的两种潮汐引力,把地气中和人体自身的生命能,汇合一处后,沿着人体往上涌动,哪里有淤堵,就比较容易冲开。
如果是躺着睡觉,虽然照样吸收到自然的生命能量,可是自然的潮汐引力和人体的潮汐引力方向不一致,用在打通气脉方面,作用就有限了。
如果站桩时候充分放松,等于吸取了打坐和睡眠对气脉的放松优势。打坐和睡眠有什么区别呢?神察察和神昏昏。
前面说到东汉明帝派十八位使者,西域请进来僧人和经书,是佛教最早进入汉地的正式官方记录。不过早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贵霜帝国君主令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为佛教最早进入汉地的非正式官方记录,经书未留存下来,浮屠就是佛陀的古代音译。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湖底挖到一些黑灰,武帝问东方朔,他说不清楚,得问西域过来的人。明帝时有人问起,跟着白马驮经过来的竺法兰,他说,“这是世界毁灭时候,劫火遗灰”。东方朔的预言得到了验证,果然西域来人才知道这是什么。
那个时候,来中国的洋和尚姓都姓国名,比如天竺过来的,就姓竺,安息过来的就姓安。
最早引入中国的是小乘佛教,更为深奥的大乘系佛教经论,还大多没有被传译。而与此同时,域外的大乘佛教已经相当繁荣。这种改变佛教发展趋势的使命感,使得僧人们立志东进或者西行,并向中原传播大乘佛教。
竺法护266年也在白马寺译经。他深感当时(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而忽略了西域大乘经典的传译,因此屡次行脚西域,搜集到大量经典原本,回到长安进行翻译。《高僧传》载:“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
前段,有个女出家师,英文能够同声传译,网上传疯了,好像我们佛教徒懂点儿英文就很自豪很自豪。竺法护通晓不同语系的三十八种语言。他翻译出来的《光赞般若经》,初具大般若经的气派。
佛教既说空也说有,其中般若经是说空的。”空“是说,万事因缘生,因缘灭,没有固定不变的象,与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空生妙有,也是一个意境,绝对不是说的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现在好像又回曹魏时代了,对经典不太上心,经常看到佛教徒辩论,是磕大头还是磕小头好,哪种更有福报,或者哪种更能开气脉。这里我想插一句,磕大头是印度的风俗,传到西藏的。磕头本身不能算是信仰。
至于说到开气脉,全西藏男女老少,从小磕到老,我们广大汉族信众,半路出家,奋起直磕,在有生之年磕出西藏水准,自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