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写小神兽的那些糗事就太不好啦,还是写点好事吧。对,非常好,我们在沙发底下找到了失踪的尺子(这是个好消息),就是像这样的透明尺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6144/57bead88eff75e41.png)
尺子
尺子又称量尺、刻度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子,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通常用于测量计算长度,一般分为卷尺,游标卡尺,直角尺,直尺。
在《<唐宫夜宴>里的宝8》里面提到过一种绘画方法叫“界画”,就是使用界尺画线的一种方法。而界尺正是我们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界尺
文具,长数寸至尺许,用以间隔行距、画直线或用作镇书纸(以画界罫(kuò)线,兼镇纸幅)。
尺子是谁发明的,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可以确定的是鲁班发明了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符合实际需求的(不吉利的)。
度量衡你一定听说过吧,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呢?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其中这个“度”就与“尺”有关,是长度单位的名称。在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长度单位。
寸:古文字的寸是由代表手的“又”和指事符号“一”两个部分组成,本义指从掌至手腕一寸长的部位,即“寸口”,引申指以寸口为度的长度单位。因为寸是量度较小的单位,故又用来形容极小或极短。
咫(zhǐ):周代指八寸,合现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尺: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
丈:十尺为一丈。
寻:即伸开两臂的长度,合古代八尺,也有说六尺或七尺的。
常: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一丈六尺为常。
仞:伸臂一寻八尺也,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用于测量深度。
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小数名称和长度小单位名称。到了宋代,把秒改为丝。清末时把长度小单位定到毫位为止。
所以说,神兽这个尺子用处还是挺多的,来先来量一量你的铅笔还剩下多长吧!
神兽语录:
姥姥:“去刷碗。”
“我没电了,需要移动充电一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