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天气阴 温度23度
最近几天由于离职在家修养,上午去公园锻炼跑步,在得到听了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轮》里面讲到了J曲线原理,感受到很大的收获,晚上吃完饭,在家觉得心情有些浮躁,就出去走了下。在出去的时候无意打开了得到,发现吴伯凡老师在直播,因为订阅了这门课所以就戴上耳机开始听,由于是中途进去的,所以很大一部分没听见,靠的是文字,看着文字,我从开始在附近漫无目的的散步,到一个椅子旁边坐下来,然后开始陷入了思考,现在此处的文字,是通过回忆描述(提取记忆),可能存在不准确。
一、盲维
这个词算是吴伯凡老师创造的,之前听到过盲点,说到想到这个词是因为看007电影的时候,敌人冲进邦德所在的屋子里面,床下,房子都翻遍了都没找到邦德,结果邦德居然四肢支撑着墙面,居然在上面。说明了如果一个人缺少了某一方面的思考维度,任凭他如何寻找都无法找到解决方法。吴伯凡老师说,宁愿做得简单点,也尽量不要搂过盲维。我想到了李笑来老师的,开锁的钥匙一定不在锁旁边,一定在其他地方。以及用结构化思维问题的时候,用到解决问题的MECE原则(穷尽分类,避免重复)都是让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考虑全面。
二、具身认知
这个词我一看到就联想到了武志红老师心理学课里面的一个概念具身认知观,不过这个从认知角度的解读十分新颖,大概说的是一个人的认知,不仅仅只受我们大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其实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结果呈现,除了我们的大脑之外还受到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身体、情绪、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跟我们身体相关的各个器官综合的一个结果输出。而且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如我们在突然患病住院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受到身体的不可控的愿意,我们那时对人对事的认知跟没有患病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们也要关注重视我们自己肉身的情绪、身体、感受。身、心、灵 都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让我想到心理学里面的养场的概念,让自己在某个地方养成一种有仪式感的固定行为,比如在书桌前只看书,不做其他的。这样慢慢就养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来到书桌前自然看书。
三、伪学习(认知产品)
提到学习,我们以为自己如果是在看书、在听得到、在听喜马拉雅等以为这是学习,其实这不是学习,因为这个学习知识缓解自我焦虑的一种行为,为什么呢?因为缺少一种事后的评估,当我们时候再看的时候,就会冷静很多,如果自己说不出来个一二三其实就是伪学习白白浪费了时间。有点类似考试,如果只是做了,但是结果情况是好是坏其实是不知道的。这种所有人都会把他当成一种友善的建议,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评估标准,用来评估自我的学习。(伪学习就是专注于输入,通过不断的输入来缓解认知焦虑)只有输入却没有后期的加工和整理就没法生产出合格的认知产品。吴伯凡老师比喻成一个工厂,不断的购进大量的原材料货物,但是产线基本不生产或者说有产线没人开工,导致大量货物堆积在那里。最后工厂变成一个肥料厂,因为无法生产出自己任何的认知产品。肌肉记忆和普通记忆有着巨大差别,所以我们要把联系和评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更好的效果,相信自己第一次练自行车,一边学一遍练,一遍纠正。然后学会之后一辈子基本都不会忘记。
所以认知的产品是需要输入的、而且还要有生产加工过程、还要形成一个自我的认知产品这样一个完整一点的系统流程。
以上几点是吴伯凡老师在直播我梳理的几点自己的要点,可能这是我以为的要点,不过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学习反思方式,比如我们007的写作,我们写作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其实就是自我认知的一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好不好,如果没有点评这个环节,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是否还要改进,导致我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目前的这种状态下无限循环下去直到死亡。我在想咱们在点评的时候是否可以找下不好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赞同或肯定,当然肯定也是需要的, 不过可以加入自己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对对方或许会有一些盲维上的不错。写得有点乱啊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