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娘家拿点蔬菜。偶然看见隔壁人家有好多人都披麻戴孝的,原来家里老太太去世了。
不一会儿,丧乐响起来了。再看看那些家里人,脸上好像并没有什么悲戚之色。听母亲说,病了好久了。大概有八十多岁了吧。到了这个岁数,再加一直病着,可能家人也接受了。
不由想起小时候蛮滑稽的事。印象很深的是隔壁小队有人家老人去世,办丧事,结果我们好多小伙伴一起去看。当然,也有许多大人在看的。看什么?看人家跪着哭。哭天抢地,像唱歌一样有调子的,历数死者生前怎么好法,夸得天花乱坠,一些小事似乎都历历在目一样。然后,调子一转,双手往地上一拍,哭死者怎么狠心,丢下自己就走了。很会哭的话,边上的人都会悄悄地抹泪。这哭的人基本都是媳妇、女儿之类的。等音乐告一段落,她们的哭也告一段落。转个身,抹掉眼泪,她们就和平常一样说话了。
那个时候的我很不解,怎么刚刚那么伤心,一下子就又跟没事儿人一样了呢?后来长大些,才知道,这是一种习俗,唱哭。乡下人家,甚至有时会议论谁很会唱哭之类的。
又想起,曹文轩的小说里,也写到一个会哭的人——银娇奶奶。她的职业是帮哭。因为乡下人家办丧事需要一个悲伤的氛围,不然交代不过去的。她很有职业精神,事先会了解死者的许多事情,当然是好的方面;正式哭的时候,很投入地哭,先是小声地哭,类似哽咽,估计是作铺垫,接着情难自禁大声哭,唱哭,骂哭,表面是骂,实则是夸,还有各种哭的形式,直引得围观的人都泪眼婆娑。当然,因为投入,很费体力。而且,从头到尾,哭的内容还不能总是重复。有点难度,还费脑。所以她到老了之后就没法帮哭了。
呵呵,瞎掰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