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荐书 | 幸福的种子

荐书 | 幸福的种子

作者: 尼摩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21:30 被阅读0次

    《幸福的种子》是一本以亲子共读绘本为切入点,引向家庭教育的书。整本书传在达着轻松愉悦的同时,作者也引用大量案例、提供实用的方法来支持家长们帮助儿童阅读。虽然整体的文字表述较为啰嗦,但作者的描写还是让读者感受到父母与孩子间亲情流动的幸福感。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看到了作者几个有意思的观点,借此和大家分享。

    最后,本书开篇文章《爱的语言》就给读者带来不少提醒和反思,诸君不妨先阅读这篇短文,在正式进入全书。

    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

    “希望孩子个个天真可爱,也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如此。”

    相信大家都熟知并阅读过不同版本的《三只小猪》。松居直在书中也引此举例:“甚至在有些版本中,小猪和大野狼最后竟然成了好朋友,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看不起孩子的智慧,因为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来看,小猪和大野狼根本不能言归于好。”

    这样的脚本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成人们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向孩子们灌输成人们本身就不认为的价值观,或者硬要逼着孩子从一个并不感人的故事中提炼“总结”。“这种写法表面上是基于“教育”上的考量,实际上是在愚弄孩子,而且不信任人类。如果把这个故事的精华,硬改写成无聊的结局,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不要也罢,因为它根本不信任人的判断。遗憾的是,这种结局的图画书竟占了将近九成。”

    成人们没有考虑过为孩子营造的象牙塔式的美好,并不会让孩子真的觉得美好,反倒有一天当他真正了解这个社会现实时,导致内心美好的崩塌而无法承受。我曾经一位学生思考力高于同龄,文笔流畅,见识度也很好,但他没有朋友,周围同学也觉他“悲观厌世”。后来他分享过这样一件小事:小时候他一直相信世界是非常美好,人们都很善良,但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一次给一位伤残乞讨者钱后,发现他并不伤残。他感受到了欺骗,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与社会交往的增多,让他感受到了更多的“欺骗感”,他认为成人世界是肮脏不堪的。“我宁愿做个隐士。”他无奈地说。

    这类孩子会特别追求“纯净感”,铸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但内心是极为痛苦的。我们常说教育最应该“生态化”,儿童在生态的环境中自会由心引导,做出分化,父母们故意为之的“美好”反倒导致孩子将来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

    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快乐源泉

    您可曾考虑过孩子的心情:对孩子来说,听妈妈讲图画书,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但是为了应付妈妈马上会提出的问题,准备答案。这么一来,孩子怎么能快乐地听故事呢?当孩子觉得有趣,正想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时,却必须紧急刹车,准备一会儿可能要回答的问题。孩子就是这种想要陶醉,却又不得不保持清醒的情况下,听完了整个故事,然后接受等待已久的读后指导及问题。这样的阅读方式当然不能满足孩子,只会使他排斥并讨厌图画书。

    小侄女在一岁多时,我和她一起阅读绘本也不免陷入成人的固化思维:我认真的注视着绘本中不多的字,生怕漏读或者读错了影响了绘本传达的意思。后来有一次我独自在阅读绘本时,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绘本由视觉带给我心灵以美感和喜悦,震撼到了我,这才让我反思了我的“功利心”:

    1.我是带着“教”来阅读的,这样我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本绘本,更别谈理解他们的世界了;

    2.我阅读的是Picture Book,而我没有享受这本书,更没有享受我们之间共读所体验到的情感交流和亲密感。

    3.亲子之间阅读不是为了抽象什么道理,只单单为了快乐着一条,即足矣。

    工作中不免看到有家长更甚者,亲子共图绘本的时刻变成了“父母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父母不断向孩子提问这本书好不好看?好看在哪里?故事里有多少只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这和想培养孩子艺术兴趣却培养不出的父母们一样:孩子激动地从教室跑出来去拉着妈妈的手告诉妈妈他画了什么什么,妈妈走进教室后,却用嘴巴这样发声:“宝宝,你画眼睛为什么要用紫色?你这线怎么画的歪歪扭扭的?你看人家都画了绿色的草地你为什么没画?你以后再画的这么慢就不要来了!”……

    问了这些问题的父母们还经常问老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喜欢画画?老师们可能很难回答。

    还有父母们抱怨孩子总喜欢盯着iPad而不喜欢阅读。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孩子们实际上是不喜欢每天盯着无法与他进行双向沟通的机器的,但是没有人陪伴他们,或者是不走心的陪伴,他们只能无聊的选择去看iPad,从视觉刺激中寻找慰藉。

    读书是一种个人自由

    “如果孩子觉得大人的注意力总是在“读书”上打转,一定会产生压力,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因此我的基本态度是,大人愈少干涉孩子读书愈好,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一种个人自由。”

    成人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阅读环境,阅读之后相互交流感受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阅读状态(当然,这里不是说硬逼着孩子和你交流,而是双方共同有感触时的自发行为。)

    1.引导小朋友的成人是否是喜欢阅读的;

    2.非功利的书籍提供。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意识到奠定人一生的基础是艺术、哲学、历史、文学;孩子较小时只能由成人们来为其选择书,成人们无需只专注于购买普及知识的书籍,对越小的孩子来说,了解世界的美好更为重要。

    -END-

    尼摩于2017.3.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 | 幸福的种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e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