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44)

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44)

作者: 雾风的幻想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23:45 被阅读0次
    网络图片  侵权删


    【第四十四节 塑造者:一个人怎样持续精进】

    此前40多个思维模型,得到大学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组生存策略模块,当我们遇到对应的场景时,就可以任意调用和组合。本节课是得到大学(3期)线上的最后一节正式课程,也是更进取的生存策略——如何去塑造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叫塑造者思维模型。

    本节课,由老喻(喻颖正老师)和得到大学教务长蔡钰老师联合研发,以亚马逊的崛起和贝索斯开挂的人生为例,提炼出一套持续精进的策略。关于贝索斯和亚马逊,市面上有很多作品,就不累述了。

    贝索斯有一套如同算法般的策略,分别解决“选择”的正确性和“努力”的有效性两个层面的问题。虽然贝索斯的人生算法跟他自己的天赋和个性强相关,但如果其中有一些可以对我们有启发,是很有价值的,同时也能提醒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算法。

    一、定义此类问题的边界

    1、你面对漫长的生命,和极为不确定的外部世界。

    2、你想不断塑造自己,也塑造自己的事业或者作品。

    二、本节重点

     1、粗调:长期主义

    贝索斯很早就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也就等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战略内核。但更重要的是,他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让他的战略内核可以持续产生效力,获得成果。

    长期主义在传统行业很常见,但在互联网领域很罕见,因为这个领域节奏太快,机会太多,大多数公司都忍不住要抢风口,要追趋势。可贝索斯不这么干,他坚信:未来什么是不变的,比发生什么变化更重要。

    亚马逊从上市开始,贝索斯坚持每年亲自写一封股东信。在1997年的第一封信中,他透露了三个原则:首先,一切都会放眼长期,而不是短期;其次,一切都会优先考虑客户,然后才是股东;第三,增长比利润重要。

    贝索斯此后的所有商业决策都是以这三个原则为基础的。而此后每年股东信的末尾,他都会将第一封信的原文附上。他想用这个动作来告诉世界,他和亚马逊20年来强调的、坚持的事情,跟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不同。

    2、精调:不断对标新导师

     长期主义只适合用来锚定大方向、大战略,并不适合用来甄别中短期的每一个战术选择。要避免在错误的战术上浪费时间和资源,贝索斯的办法是:在具体每个节点上,找一个大方向一致的先行者,跟它对标,来不断地精调自己的战略。

    比如,他向沃尔玛学习,将其“崇尚行动”的价值观吸收进亚马逊的文化中。再比如,他向Costco的创始人取经,先是确立了天天低价的策略,干净利落地砍掉了短期利润崇拜。然后又仿照Costco的经典会员模式,推出了亚马逊的Prime会员体系。

    贝索斯在向别人学习这件事上,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他还专门说过,每一家零售企业都应该站在前一位巨人的肩膀上。他用不断发现和对标新导师的方式,来精调亚马逊在每个时间点该做的事情,这就确保了“选择”的正确性。

    3、怎样确保“努力”的有效

    选择正确,还需要靠努力来实现自己的选择,这就需要确保“努力”的有效性。努力,代表的是行动,它包括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四个节点。如果行动能够得到反馈,那就会指导下一个轮回,也就有了一个可以自我优化的行动回路。贝索斯在这四个节点上,分别作了优化。

    首先是感知上。贝索斯要求自己始终对外部趋势保持不舒适感和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驱动之下,贝索斯对外部趋势的关注和跟进速度非常惊人。他尝试无人机送货、线下便利店、智能音箱Echo、人工智能助理Alexa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策略。

    其次是认知上。贝索斯将能加深生意护城河的投入看成“资产”,反过来,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投入看成“费用”。他认为买资产是没有错的,最多是买得贵点,但如果是费用,浪费就不能容忍。比如,2002年,贝索斯顶着CFO的强烈反对,在亚马逊推出满99美元免邮费的服务,现在看很普通,当年却是创举,为现在一个亿的会员规模奠定了基础。

    再次是决策上。贝索斯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保证有价值的创意,能尽量脱颖而出。为此,他给亚马逊设计了两个机制。第一,如果你的创意被上司否决了,可以找其他管理者,只要有一个管理者同意,就可以执行,这叫“双门决策”,用于渐进式的改进。第二,如果你的创意是突破性或战略级的,就必须通过贝索斯这唯一的门才行,也就是“单门决策”,以此在战略级决策上取保上下一心。

    最后是行动上。贝索斯的一个行动原则是:只要获得70%的信息就该立刻行动,在执行过程中,再根据不断更新的信息,来修正行动路线。亚马逊在2014年圣诞购物季推出的“一小时送达”服务,完成从新建团队,到开发系统,到建仓库,再到筛选出25000个项目参与等复杂工作,一共只用了111天,成功赶在圣诞节前推出,并获得极好的效果。

    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贝索斯在每一个节点上,都给自己设定了简单明确的原则,来确保自己的整个行动准确率高,且极为有效。

    三、本节核心要点

    要点一:确认个人战略,选择长期主义。

    白话版:确定什么不能变,并坚守下去。

    要点二:在不同阶段,寻找对应的导师或对标者,来校准自己的目标。

    白话版:别客气,该学就学,还要学得漂亮。

    要点三:在冒险创新之前,找到活下去的最小支持力量。

    白话版:用某种确定性来抵抗未知的风险。

    要点四:感知上,要求自己永远置身于充满风险的区域。

    白话版:不要让安全感淹没进取心。

    要点五:认知上,区分清楚每一笔投入是费用还是资产。

    白话版:尽量做那些能持续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事,哪怕开始时很艰难。

    要点六:决策上,用双门决策+单门决策,来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白话版:小创新随便搞,大变革要谨慎。

    要点七:行动上,不等到万事俱备,有70%的成功率就要开始行动。

    白话版:用一定的风险换取速度是值得的。

    四、我的延展思考

    本节课,以贝索斯的行事策略为参照,给出了个人持续精进的方法论。但由于是以亚马逊的运营为案例,并没有直接对应到个人层面的应用上,所以我将这套方法论的七个策略与个人行事的应用对接一下,希望让策略更落地一些。

    1、坚持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即不是简单的眼光长远,也不是行为上的一条道走到黑,而是长期坚持一套价值观不动摇,并以此作为所有行动的评判依据。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坚持”,而不是价值观的区别。

    不同的价值观,甚至相反的价值观都可能带来类似的效果。贝索斯认为客户利益优先于股东利益,增长优于利润,这是他给亚马逊制定的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成就了现在的亚马逊。如果价值观相反,股东利益优于客户利益,利润优于增长,也未必就不能成功,只不过会是另一个样子的亚马逊。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不同的价值观并没有高低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在所有事上都坚持。比如,在学习上,你认为兴趣优于实用,我认为实用优于兴趣,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会让各自拥有不同维度的优势。最怕的就是,今天觉得经济学有意思就看几页书,明天觉得法律很实用又看两节网课,到头来啥也没学会,徒耗时间。

    2、学习不分敌友

    在学习方面,贝索斯善于博采众长,而且并不会有向同行学习的心理障碍,这让他的个人精进迅猛而有效。很多人都抱有“同行是冤家”的心态,但这种认知太古老了,即不符合以“协同”和“连接”为基础价值行为的现代网络社会,也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展。

    站在巨人肩膀上是最容易成功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总是难以摆脱竞争心态,所以才会有心理障碍。但越是关注竞争,就越会陷入狭隘的竞争视野,局限了自我发展。

    必须意识到,任何阻碍学习和进步的认知都应该被摒弃。向竞争者学习并不代表自己弱,恰恰相反,学习竞争者的优点和优势策略才代表自我内心的强大。越不在意竞争,就越会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3、确保根基的安全性

    贝索斯的行事策略中有一条是:在冒险创新之前,找到活下去的最小支持力量。这一点在本节课中的体现并不明显,我的理解是:做任何决策都不应该拿我们的根基冒险,尤其是风险性决策。

    这个道理很简单,根基就是我们的“本钱”,拿“本钱”去冒险,一旦出问题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比如,很多创业导师都告诉我们,不要拿太多自己的钱创业,而是要尽量拿风投的钱,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那些抵押唯一住房创业的人,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失败,就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同样的道理,不要以健康为代价拼未来,因为健康是生活的本钱;不能出卖信誉换一时的成功,因为信誉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根基。这些都是“根基安全”策略的具体表现。

    4、不要在舒适区待太久

    贝索斯让自己永远处于风险区域,这不仅是因为风险越大,机会越大。还因为太过安全的区域都是舒适区,而舒适区是所有持续精进者的陷阱。关于舒适区陷阱,很多书中都有讲述,也不再多说了。

    我想强调的是,舒适区并不是洪水猛兽,它的存在有其意义。从实际作用上说,舒适区能让我们缓解持续前进的疲劳感,补充精力和心灵能量。从心理作用上说,舒适区就像随时可以回去的家,它的存在本身就让我们安心。

    所以,我们经常听说的“走出舒适区”,并不是说要永远抛弃舒适的状态。实际上,最好的方法不是消灭舒适区,而是制造一个舒适区,然后大部分时间不进去。这比永远在学习区,甚至焦虑区要好很多。

    5、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配置给资产而不是费用

    本节课中提到的资产和费用,与财会层面的定义并不相同。在资产与费用的界定上,与稻盛和夫的标准一样,他认为:只有那些未来能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否则就是费用。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将这个界定向广义上发散:任何能在未来给我们持续产生价值的投入都是资产,不能在未来持续产生价值的投入都是费用。比如,学习是资产投入,因为获取的知识能累积,能持续产生价值,是资产。而大部分娱乐都是费用投入,因为获得的享受不能累积,也无法在未来产生价值,所以是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费用会伪装成资产,比如网游。为什么网游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虚拟的世界中,你能累积很多东西,产生虚幻的价值,所以会被误认为是资产。可一旦离开那个虚拟世界,所有累积都会消失,价值归零,之前的投入瞬间就会变成费用。

    我们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金钱等等资源都是有限,要尽可能多的配置给资产投入。只有在之前增大资产投入的比例,才有在未来增加费用总量的资本。

    6、双门决策和单门决策别用反了

    双门决策和单门决策,都是企业管理的策略,说白了就是小创新要激进,大变革要谨慎。对应到个人精进上,其实也一样,生活中出现的小变化,要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而对于价值观、行事原则、长期目标、重大选择等基本层面的大改变,就要谨慎一些。

    可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相反的状态。看日剧的和看韩剧的相互鄙视,对于这种小事儿固执得要命,死都不愿意尝试对方的剧集。反而是遇到点挫折,很容易就改变目标,草率得如同儿戏。在买衣服这种小事上,货比N家,耗时耗力。选大学专业却懒得收集信息,甚至直接交给家长代替决策。

    7、万事俱备,东风已过

    贝索斯总是在有70%成功率就会行动,我理解其合理性有两方面:一是因为越复杂的事就越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追求更高的成功率意义不大;二是因为复杂的事,在成功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资源投入的边际成本会大幅增加。所以,还不如省下后续的资源,用在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在效率上更划算一些。

    只是这一条对于普通人最难做到,也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事根本无法确定成功率和信息收集度;第二,普通人的机会频率要比贝索斯这种巨富的机会频率少很多,这也很容易理解,拥有的资源越多,各种层面的机会也就越多。

    一般在直觉上,机会越少就越会谨慎,也更难以承受失败的后果。而机会和资源多的人,即使失败也更能承受后果,就算倾家荡产也更容易东山再起。可实际上,这只是个心理作用,成功并不由机会和资源的多少决定。

    成功的基本逻辑和能力要求对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比如视野边界,知识积累,认知层次,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等,这些都与资源和机会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贝索斯也不是天生就有大量资源和机会的。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由于贝索斯的这种“70%成功率就要全力以赴行动”的策略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效率,才让其获得了今日的成就。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应用这一策略,或者以此获得启发,创造适合自己的行动策略。

    2020.02.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hq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