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及练习3《红楼梦》中刘姥姥引得众人哄堂大笑的片断时,我都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每次提到表演,一个个都像吃了兴奋剂,课堂气氛立即嗨起来,屡试不爽。
第一次让学生表演是教《三打白骨精》一课。这篇课文情节非常简单,和我们最近阅读的《西游记》原版相比,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让孩子们再去读,他们根本就不耐烦。在跟孩子们分析了白骨精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后,我就让她们小组合作进行表演。我话音刚落,要求还未明确。孩子们一个个都兴奋地小组分工讨论起来。我提高音量加手势让他们立即打住,提出要求:结合原著,把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道具自制,为了短平快,每组都有参与的机会,三打分别安排两组比赛,投票得分,哪一组得票数高,哪一组加星。
此次表演,主要是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深读原文,为分析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形象做铺垫。
意外收获: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力,竞争力,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课堂的兴奋剂第二次教学《螳螂捕蝉》,表演主要是安排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们创编表演。课文开头,大臣们如何劝谏吴王不要发动战争,吴王怎样的固执?课文结尾,吴王听了少年的智劝后决定放弃战争,又如何跟大臣们交代?文中没有具体表现出来。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台词表演。
这次创编表演,效果也非常好。课堂宛如成了小小电视剧场,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投入,台下的孩子听得认真。创编对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大有帮助。
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课堂的兴奋剂今天又让孩子们表演了《红楼梦》中各具情态的笑。一个个真的是笑喷了,我想这一表演,这一笑,孩子们也应该更清楚,怎样生动的描写笑。甚至举一反三,如何描写人物伤心的模样。
小学生表演欲特别强,又喜欢游戏,而且没有羞涩感,又能让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研读文本。个人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文本特点,可适当穿插表演。当然,在课堂上表演不宜花太多的时间,除即兴表演外,彩排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上只进行展示。所有的表演都是为研读文本服务的,不必过分追求精致,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就行。
表演如同咖啡,在学生疲倦时,可“食用”,但不可天天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