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一辛
01
我一直觉得,伸手向父母要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晚上,听到室友在下面自言自语,说这个月生活费不够了,得找我爸要点钱了,于是转头去给父母打了电话,开口直接明了,“爸,这个月钱不够了,再给我转点钱吧”
这不是我第一次见他向父母要钱了,有时候才刚到月中,他就开始频繁的给父母打电话,每次都是直接点名主题——“要钱”
还有很多次,朋友叫我出去玩,我第一反应不是“好啊,去啊”而是在考虑之后告诉他,我可能没那么多钱,他立马笑着说“哎呀,找你爸妈要啊”
好像在他们看来,找父母要钱真的是很随便的一件事,你要花钱,理所应当找父母要,而父母也应该理所应当的给你。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父母真的就是ATM机一样的存在,随时用随时取。也好像,只有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起来给父母打个电话。
心疼这些父母的同时,我也感叹于我们强大的消费能力,出去随便吃顿饭就要几百块,随便买个口红,买件衣服买个包包,小则几百,动则上千。
我们生在一个物质极度富裕甚至膨胀的年代,各种商家各种广告推销铺天盖地的包围着我们的生活,诱导着我们消费。
在我们学校周围,只要一出门就能嗅到满满的商业气息,我们就在这种气息的包裹下每天生活,学习。
其实我们这代人真的也蛮可怜的,明明还处在还没能经济独立的年纪,却在环境的逼迫下,先一步学会了怎么消费,在还没有学会赚钱的时候,却先学会了怎么花钱。
02
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边忙着兼职边考研的女大学生,有一天晚上她和几个朋友一起从图书馆出来,学习了一天之后大家也很累,便一起兴冲冲的商量着去一个经常去的奶茶店买杯奶茶喝。
她当时也口渴,可考虑了一会儿后,她却说自己肚子不舒服,想先回去休息。
其她人顿时觉得很扫兴,只好说那你先回去吧,我们去。
事后,她说起这件事,解释道,并不是自己有意要破坏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并不是买不起那一杯奶茶,只是觉得能喝水解决掉的事,没必要去花多余的钱。
父母在家身体都不好,自己一边做着兼职一边考研,想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平时的生活里,能一顿饭吃饱绝不会买多余的零食,能喝水解决掉的口渴,绝不会喝饮料。
不是买不起,只是觉得自己暂时配不上这样的享受。
而现在的我们在花钱的时候,只会考虑自己是不是想要,能不能买得起。
我们从来不会想,目前的花费,究竟配不配的上自己的能力,自己究竟有没有资格去做这样生活以外的支出。
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明明还处在该奋斗的年纪,去提前学会了享受安逸。
03
昨天晚上和社团的一个女生走在路上聊天,会长老抱怨她忙,总是顾不上社团的工作,问起她原因,她说自己在忙着兼职,每天晚上很晚才会回去。
每次遇到这种热衷于兼职的学生,我都会莫名的担心,想起李尚龙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在该读书的年龄,去选择了赚钱”
我问她,这样兼职会不会影响你学习?
她说不会啊,每周去三次,我都会提前排好班,空余的时间就过去,上课什么的都不影响的。
她说这份兼职已经做了一个学期了,上个学期几乎每天都奔波往返于各个公交车站,累是累了点,但是也赚点钱,虽然不多但也很满足,最起码生活费都可以自理,而且就在上个学期,她已经存够了一部电脑的钱,正准备抽个空去买台电脑。
说起这个学期的打算,她说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暑假还会继续做暑假工,顺便努力把该考的证拿到手。
我真的挺欣赏这个姑娘的,不仅是因为她从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力量,而是佩服她早早地就开始尝试独立生活的勇气。在很多人还处于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她已经在路上朝着心中的目标默默的努力。
我不是要每个人都要像这个女孩一样,每天奔跑着做兼职,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在大学实现经济独立。
我只是想表明,当我们还没有能力撑起我们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要每天去想着如何享受。一场聚会,一个礼物,一次远行,所有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的背后,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维安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应该有多少积蓄”,里面有一句话说:
“与生活博弈不需要用口红做子弹,用衣服做铠甲,他们只是辛苦过后的战利品,是沙场上明媚的点缀。”
所有大把的消费和安逸的享受,都是建立在自己辛苦付出和努力的基础上。
在每次准备花钱,准备买一些无所谓的东西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想起那个女生所说的话:“不是买不起,只是觉得自己暂时配不上这样的享受”
既然暂时做不到经济独立,那就想着如何给父母减轻家庭负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