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
原文引述:
但它就这样发生了。
当你臣服于生活时,就会惊讶于生活带给你的惊喜。
所以,臣服不是“躺平”,不是消极,而是最深层次的积极,是允许生活做我们的指引者,活出人生本来应有的丰盈和精彩。
向内看,才能向前走,向内寻找内心的炬火,向前照亮人生的道路。
核心观念:
我们不经历生活中的一些你无法改变的痛苦,可能无法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臣服。当我们真正做到臣服,关系自然而然的回归到正常的样子。
比如:女人结婚后没有几个能真正的做到接纳老公他如此的样子,(邋遢,不修边幅不做家务,对孩子也撒手掌柜)
个人体验:
儿时的记忆中我的母亲语言和行为上对爸爸是永远的看不惯又无可奈何的。但是明明内心对他是体贴,关心和爱的。
有了孩子以后,我也经历过这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在家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家庭关系总是不是自己理想的样子。用他的话说:你是看什么都不顺眼,我反正做什么都不对。
他贴的标签不一定客观,但是我的确给了他这样的印象。
后来因为某个触发点,接触到张德芬老师的书,开始研究心理学,在夫妻关系中我放下了许多的我执。深刻体会到,我们能做好的就是自己,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这份关系才不至于紧张到破裂,走向陌路。
后来孩子上学了,我的劲再次用在了老大身上,比如周末两天,我总是希望他周六完成作业,平时也要求他先写作业再玩撒,可结果是他偏偏在上学前最后一晚上还在赶作业,因此经常恼火得很。这个时候就忍不住说教,但是直到现在,也没什么太大改观。偶尔还是在放假的前期玩个够,直到周日再写作业…
总是希望对方(生活)如你想的那样,按照你的节奏做事,就是无法臣服的表现。
最近两年,闺蜜也是如此这样的苦恼他的老公为什么是那样的,说起老公的不是,简直就进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觉得唯有以分手才是解脱,严重怀疑当初的选择错误,可是因为孩子的拉扯,男人的逃避,迟迟也无法做出决定。可能这就是亲密关系里必须经历的幻灭期,希望这份痛苦能带领她从觉醒到臣服。
所以呀,看书到这里,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受打击的都是女人呢
行动指引: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句话说,外面没有别人,所以,痛苦觉醒后的我才能理解那句话的深意: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根源还是要接纳自己,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内在自恰,外在和谐。
烦心事似乎每天都有。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其实可以什么都没有。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机会和欲望。(世界)
在每一个小选择里改变思维方式,锻炼能力,获得对应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