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2010年的旧文,纪念一下曾经读叔本华的时期。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6、《论性爱》
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叔本华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这个问题,既然这些爱情故事的存在令人信服,那么爱情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来没有人给爱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叔本华给出的是这样的:“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它的确就是一种更清楚明确、具体特定、在最严格意义上个人化了的性欲。”而性欲的目的是下一代的构成,所以它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将来人类的生存和特定构成”,“因此,个人的意欲得到了加强,并作为种属的意欲出现了”。
所以,无论多浪漫的爱情,最原始和最终的目的就是生产下一代。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下一代,首要的标准是青春,其次是健康,之后就是个人品味的问题了——“每个人都会在其对象身上特别要求他自身欠缺的优点;甚至与自己的缺陷恰成相反对照的那些缺陷在他的眼里也被看作是美的。”这就是大家喜欢美少年和美少年的原因——生育能力优,下一代质量高。叔本华分析了引起性爱的条件,有年龄、健康和身体特征,身体的骨架结构和丰满程度都和生育有关,所以男人喜欢大胸脯的女人是本能——这和生殖机能直接相关。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始终是那完全出于本能的、直接的两性间的相互吸引,而真正意义上的两性相爱只能由此产生。”一男一女,若身体条件智力条件都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某一具体、特定的个体只能经由这一对男女产生”,这一欲望攫住了他们的心,由此产生的激情就被误认为爱情。而适合自己的人的特征是固定的,因此每个人都能在见到一个异性的开头几分钟判断对方是不是自己爱情的对象——一见钟情好像也就说得通了。
因为性爱主要是出于本能,也就是种属意欲,它强于个人意欲,所以婚姻的悲剧在于精神和肉体不同步,即满足性欲、生产下孩子之后发现性格上不和。之前之所以没发现性格上的问题,是因为理智被激情冲昏了,这激情就是种属意欲控制的,其目的是生产后代。当后代被生产下来,激情退却,问题就开始显现。这也就是父母安排的婚姻比恋爱婚姻更稳定的原因,前者的目的就是生产后代,而后者是追求现在的幸福——“众所周知,幸福的婚姻是稀有的,这正好是因为婚姻的本质就在于它主要着眼于将来的一代,而不是现在这一代人。”
爱情这东西,解析出来的本质可能不太唯美,所以谈恋爱的时候还是请多说几句甜言蜜语吧,一上来就说我们生个长什么样的小孩会吓到女生的……但是看清了总没错,至少婚姻出状况了能安慰自己说为了孩子好怎样怎样。其实老一辈传统的观念还是有很多真理的。
安妮宝贝说,男人真正的性感,是让女人想为他们生孩子。男同胞们,努力吧!(附上一句来自2016年的吐槽,好久不看安妮宝贝了,感觉已经过了看她的年纪,青春啊……)
7、《<论性爱>附录》
这一篇谈论的是同性恋,主要是男同性恋,也就是鸡奸。在《论性爱》里,叔本华把其解释为本能被误导。这里是对前一篇的补充。
叔本华举了很多例子证明同性恋的普遍存在:古希腊罗马盛行,柏拉图甚至在作品里只提到了这一类爱情,好像男女之爱根本不存在,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都提及此事;高卢,以及亚洲诸多国家都存在这类现象。
叔本华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为年纪太轻或太老的人会生下劣质、衰弱、矮小、带缺陷的孩子,所以这两类人不适宜结婚生子。因此,既然种属意欲即生产后代的欲望是性爱的起源,这两类人就不再对异性产生性爱,而是转向同性。对于生产有缺陷的孩子和同性恋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大自然选择了后者。
这解释也合情合理,但上文谈论的都是男同性恋,我很好奇对于女同性恋的解释。(在2016年重看这部分,感觉并不科学,同性恋大多是天生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