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来西亚的七月半

马来西亚的七月半

作者: 红尘久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8-07 03:35 被阅读0次

从七月半说说马来西亚的华人……


  

小时候,我很害怕农历七月的到来。

因为一踏入七月,父母亲会很郑重交代我们在天黑以后别乱跑,说这一整个月里有许多不干净的“东西”在外头。

其实,我已记不清楚是几岁开始便懂了这些“东西”的真正含义,也忘了是什么时候懂了七月半意味着什么。

在记忆中,一家人搬到马来甘榜落户那年我五岁,附近都是友族同胞,而华人大概也就五、六户而已。

在尚未完全开发的山芭地段,入夜以后山雾弥漫,树影幢幢,不时还会传出瘆人的鸟兽怪叫声。虽然氛围吓人,可每年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十二点即将到来时,父母还是会带着蜡烛元宝、食物糖果等物品,说是去路囗祭拜“好兄弟”。

后来我才知道“东西”和“好兄弟”原来都是一样的。

对于先灵,我们当然不会说那些是“东西”和“好兄弟”。在我的印象里,七月祭拜的也就是先灵以外的孤魂。 

七月,原来是鬼门关大开的月份。

佛教称为盂兰盆会,而道教则称为中元节。在民间一般的说法是鬼节、普渡。这都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族群里,更普遍的口语说法就叫七月半。 

在父母绘声绘影中,七月的夜里仿佛到处都是孤魂野鬼在游荡。老一辈的人说那些都是无主孤魂、是饿鬼,只能在每年七月鬼门关打开时涌上阳间大吃一顿。

也因为大人任性的解说,小小的心灵是极其震惊的,脑海里就是一幅猛鬼出笼的脑补画面。我好奇父母亲难道就不害怕吗?父亲笑说人不犯鬼,鬼自然也不会犯人。

而且在日军入侵东南亚时期,为了报复当地华人在中日抗战期间大量捐助物资一事,在新马泰等地曾经大量屠戮华人,这些枉死的百姓可都是善良的好人。

因此,七月半祭拜“好兄弟”也可说是纪念当年心系祖国的先辈吧:这么一想确实也没什么可害怕的。

年纪稍长后,对七月半的到来不再感到恐惧,反而多了一份期待。因为七月半除了准备阴间饿鬼的祭品之外,也替阳间的小饿鬼们准备了好吃的各式零嘴。

每年,镇上的七月法会都办得很是热闹,地方上的团体还会邀请戏班前来唱大戏,戏棚子搭建好了,小贩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不过,第一晚的演出只限招待“好兄弟”,所以生人勿近。

过了第一晚,邻近的华人家庭空闲时便会扶老携幼前来凑热闹。老人家看大戏,大人闲聊,小孩也不烦人,都顾着手上的零嘴冰棒了。

然而七月的大戏有一个禁忌,即第一排椅子是为“好兄弟”准备的,即使站得双腿发麻,也没人敢和那些看不见的“观众”挨着一块坐。

在七、八十年代,七月半都是以传统戏曲为主,我们虽然看不明白,但是见台上都是“古装人”,心里难免期待会如古装武侠片一般,演着演着就会打起来;当然,最后都是失望而归。

所幸,五花八门的零嘴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

随着时代改变,气温也日益升高,古装戏服开始没什么人愿意再穿上了( 也许也没什么人愿意看了 ) ,于是台上的衣服是愈穿愈清凉,戏台在七月的主流地位也渐渐让歌台所取代。

随着七月歌台的崛起,七月半仿佛又年轻了。

除了歌台,还有七月的特殊宴席,一般上是捐献一定数额后便可获得一桌,获得者也会再邀请生意上有来往的顾客或亲朋好友出席,寓意是“吃平安”、“吃了旺”等等。

而酒席上的压轴节目便是“喊标”( 拍卖 )。

台上供人“喊标”的物品比较普遍的是神像、黑金( 黑炭 )、摆设品、白米、洋酒这一类的福品。至于“喊标”的价位是没有标准的,从几百喊到几万的也有。

而“喊标”所得来的款项,一般上也会将一部分捐入华社如独立中学或一些慈善团体。

除了七月中元节,其他如中秋端午冬至这些传统节日都无一不存在马来西亚华社当中。

有些海外朋友因此很惊讶:啊?你们怎么也会过这些节日?

我们当然会过这些节日,因为我们是华人,父辈都是从中国各地漂洋过海而来,或经商、或当苦力、又或者被“卖猪仔”而诱拐来到此处。

经过百年风雨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来时路是再也寻不回的方向了。

如今,我们对于本身的民族文化发源地早已不能如先辈所说的总有一天必须落叶归根,因为经过三代人以后,我们已经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但是对于自身文化,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底下,各籍贯的混合相融,许多传统节日或许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马来西亚是由三大民族组成的国家,华人所占比例只能是一小部分而已,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非但没有被同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把文化融入其他种族的生活当中。

在多元文化的国度,误解总是无可避免的存在。就以豆腐来说,马来人也是因为华人而学会了制作豆腐,但是有些马来人最后却反过来对华人也懂得吃豆腐而深感惊讶。

因为他们以为豆腐这道食材是他们自创的。

而海外呢?对我们同样也存在许多误解;最普遍的应该就是身份上的混淆吧?

比如我是马来西亚人,但是你不能说我是马来人,因为我真不是马来人而是华人。同样的,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也不能被叫成马来人。

其实这也很简单,只要了解马来西亚是由三大民族组成的国家便不会觉得混乱了。

曾经就有人怼我,说我想获得利益时就说是华人,没利益时就改囗是马来西亚人。其实,我是马来西亚人与我是华人一点也不矛盾。

虽然,马来西亚的华人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相比邻近东南亚国家的华人,我们又是幸运的,至少我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至于这些久远的传统节日,未来会不会从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消失?

也许,当这些传统节日不再存有商机时,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存在。同时,还要等到所有华人放弃了自己的根。

根,又怎么能放弃?

相关文章

  • 马来西亚的七月半

    从七月半说说马来西亚的华人…… 小时候,我很害怕农历七月的到来。 因为一踏入七月,父母亲会很郑重交代我们在天黑以后...

  • 古文 |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

    【正文】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

  • 自己养菜菜

    张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唯看看七月半之人。如今呢,房价贵,房租涨,七月半一无可看,唯看看七月半之猪。 二师兄...

  • 张岱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

  • 《西湖七月半》赏读

    西湖七月半 〔明〕張岱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

  • 七月半

    家里的长辈说今天是七月半,我所理解的七月半是七月一半,所以应该是七月十五才是七月半吗?虽然好奇,但是没有去问为什...

  • 中元节

    年年有个七月半,前人做给后人看。 很小时候,每逢七月半,妈妈都会给我们说一遍。 七月半是鬼节,小时...

  • 七月半

    立秋才一星期,就七月半了。 在家乡,七月半是鬼的节日。父亲去世后,每年的七月半,都是由母亲记着。母亲那天煞黑总是来...

  • 香纸里的怀想

    七月半,又是一个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从农村来,叫惯了七月半,也就不太适应中元节之类的叫法。或许七月半更顺乎,更有...

  • 时令:秋

    我最喜欢的一句俗语:热不过七月半。我喜欢旧历七月半前热到似乎已经干旱的夏季,更喜欢七月半的雨,最令人惊讶的欢喜是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来西亚的七月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u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