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将领看着平安,铁铉问道:“将军,卧槽是什么意思?”
平安转念,随口一说:“这是一句祈祷语,重复多次,可得心灵的解脱。”
“卧槽将军,咱们接下来咋么办?!”耿强问道。
平安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
“你真是饥不择食啊!”平安心里一万只羊驼飘过。
“不急,朱棣已经被我们打怕了,下一步他不敢贸然出现了。”平安说道。
“嗯嗯,不过,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筹措军资!尤其是武器弹药”铁铉说道。
“嗯嗯,你想的非常好,所以我特命你为军需官,本来你是带兵打仗的,为什么让你当了军需官?为什么要提拔你?!……”
平安还没有说完,铁铉突然说道:“我明白了,您的意思让我带兵去抢朱棣的粮食去。”
其实朱棣本来也就是鼓励鼓励他,因为铁铉在历史上很出名。为什么提拔他,因为他很正直感,不贪污,不受贿。
但是铁铉的领悟力超出了平安的预料,真是人才啊!
铁铉,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
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
铁铉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
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
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人民更视他为乡土神或城隍爷。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铁姓回族都是铁铉后裔。
平安在读大学的时候,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知道了铁铉,对他崇拜不已,这真是很牛的人啊!
能被人建立祠庙,真的是不是一般人才能干得了的啊,干得了的觉不是一般人。
平安说道:“鼎石啊!你说的对啊,这筹粮的事儿交给你了,不仅如此,咱们这次大战后,打出了政府军的威风,叛军闻风丧胆,过不了多长时间,各地勤王的军队会把供给运过来,你就是接受大员。”
其实轮官职,资历,铁铉远远要比平安大,但是由于平安被下旨为总的元帅,督战全局,类似于崇祯年间的孙传庭、卢象升。
所以,平安这才要求,返京的铁铉归平安管理,专门负责军资筹备,为什么,因为信任。
果然,不负众望,尤其是刚才的对话,隐约间,把游击战中的没有枪,敌人给我们造,草船借箭这么高级的战术领悟了。
其实,军粮和枪炮只需支持这几天就行了,这场大战下去,各地军队也该到了吧。
平安下令:“全军暂休整一下,戒严,各岗哨加强警戒,防止敌人劫营。”
全军有序的开始休整。
此刻在朱棣营帐里,朱棣,紧锁着眉头,心中布满乌云。
“我十四岁就在军营里长大,我的师傅们是像徐达、常遇春,蓝玉、傅友德这样的旷世名将,我的敌人都是像阿鲁台这样骁勇善战,可是呢?。”
在他没注意的地方,道衍慢慢地坐了下来,依然那么云淡风轻,好像和这环境融成了一体。
“刚才我观战了。”道衍说道。
“和尚,你觉得我还有撑下去的必要吗?”朱棣从没有像现在一样,从内心深处信任他。
“混乱是成功者的阶梯!”道衍说道。
“和尚,你别卖关子了,我感觉自己又快回到北京城装疯卖傻那段时间了。憋屈死了。”
“王爷是干大事儿的人,怎么会憋死。”道衍说道。
“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啊!”朱棣说道。
“我看到了,他们的武器是超越时代的,这,没办法打。”道衍说到。
“他们的工匠能做到?我们的工匠做不到?”朱棣说道。
“这是一方面,把截获的武器运送到北京,再造出来,是需要时间的。”
“和尚,你到底还有什么主意?”朱棣问道。
“釜底抽薪,引狼驱虎。”道衍说道。
在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有一座小小的城堡,城堡里有一百多的军人。
这一坐城堡虽然小,但它的作用却一点也不小。
正好位于大明的边界处,而这守城的一队兵,全是朱棣的忠勇信任之人。
此刻,一位不速之客到来了。
大明的殿堂上,朱允炆刚看完平安递交上来的奏折,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达。
正想着要不要吩咐王景弘,“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突然,一声突兀地想起来。
“臣!有本要奏!”只见方孝孺站了出来。
“先生是忠勇之士,又是文坛表率,您说!”朱允炆打消了退朝的念头。
“臣要参大明一品武官,御赐天下第一大元帅平安将军。”只见方孝孺义正辞严地说道。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参他什么呀?”
“我参他三大件!”方孝孺说道。
“哪三大件?!”朱允炆有点好奇,但是又觉得太可笑了,难道方孝孺先生你不知道平安正在前线杀叛军吗?
“一、为人不正,用猥琐邪恶手段诱惑皇帝姐姐宜伦公主。”
朱允炆想要笑,差点没憋住,群臣中也开始有了议论声。
但是方孝孺就像一根骨头,扎在地上,硬实的很。
“第二,用皇家权利,为自己收取民心。”
朱允炆心头跳动了几下。
“师傅细说一下!”朱允文说但。
“大战以来,天下只知道平安,不知道有陛下,士兵只知道听平安将军,不知道还有皇帝。”
方孝孺此言一出,群臣震动,这方孝孺要搞死平安,可是当初作为文坛领袖,他是坚定的削藩支持者啊!
“三、杀戮皇亲,绞杀平民,没有仁义,为国处处竖敌。这是置皇帝于桀纣之舆论,之处境啊!”
一瞬间,群臣开始喧哗起来,文臣们跟着方孝孺义愤填膺,武将们也表现的很愤怒,对,是对方孝孺很愤怒。
自从朱允炆登基以来,武将的待遇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平安突然爆发,拯救大明于危机当中,才让武将们扬眉吐气,而今,国难当前,这老梆子们,还在这里内讧!
朱允炆的脸色,一会儿黑过一会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