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茶去

作者: 每日陈述 | 来源:发表于2021-04-06 22:53 被阅读0次

生长于潮州,似乎从有记忆起,就知道有茶这种饮品。

记忆中,一开始泡茶用的水是用木炭烧开的。

后来,烧水用的是煤炉。

再后来,家家户户通了电,烧水用的是用电壶,还记得壶的塑料外壳里嵌接着一根弯曲的金属管,大人们承上水接上电,不一会金属管上就开始冒泡,随着水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往上冒,不一会儿水就沸腾起来。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很是神奇。

小时候,我是不喝茶的,觉得苦。

那时很想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喝这种东西。泡茶要洗杯,烧水,冲泡一大堆工夫,还苦涩苦涩的。远不如饮料来得方便,关键还是甜的。

直到参加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太多主动去接触茶,虽然到哪都能喝到茶。但是渐渐地心里没再抗拒喝茶,也许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吧。一个人总显得另类并不是件好事。

到现在,已经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注意起茶,尝试品茶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学着品尝茶的同时,自己也渐渐开始品味人生。

泡茶,总是那样不急不徐,眼看溢着茶香的水气轻飘而上,曼妙中带着些许禅意,怪不得有人说“禅茶一味”。

品茶,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品尝到真正上乘的茶叶。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感受品茶的乐趣。一片茶叶,不论品质如何,自发芽到变成茶壶里的成品茶,都经历阳光雨露,火烤烘培,再到开水烫泡渗出金黄的茶汤,所谓吸收”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气,据说爱喝茶的人一般都长寿,可能茶能滋养人的身心原因吧。

曾遇到过品茶人,他们对茶的研究就像电视节目里表演的品酒师一样,一闻酒香就能说出酒的产地,生产年份等等信息。只要一品茶到茶汤,就能准确地判断茶树的年份,生长的海拔高度,茶树的日照方向等等信息。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认知,只能佩服地说一句:真懂茶!

潮州人把喝茶这回事叫”工夫茶“,这个叫法来源各有说法,甚至还有神话传说。我更注意感受的是喝茶这个过程,渐渐发现,许多事情像泡茶一样,慢下来,才能展现出它原有的味道。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程序和规律,心急是感受不到茶趣的,做事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茶更多的是作为接待宾客的社交用品深入百姓家庭,特别是潮州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套茶具,习以为常反而阻碍了许多人对茶探索的欲望。回顾自己对茶的认识过程,惊讶地发现许多不曾认真对待的事物。

首先,烧茶工具的变化直接地体现的社会的发展,也展现了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

其次,对茶认识和感受的变化,反映了自身对生活的体悟,通过茶,自己懂得了慢的意义,懂得了茶水淡中有真味。

好茶,有回甘。

生活,最好的味道是回味。

这个春日,辛丑条约已过两甲子,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早已不是旧日的中国。

这个春日,疫情还未远去,经济还在复苏。

这个春日,大家都很忙碌,相见互为问候,道一声有空食茶去。

有些事,急不来,不如坐下来,喝杯茶。

茶中,有真味。

相关文章

  • 吃茶去

    去 吃茶去, 不如吃茶去, 真的不如去吃茶去。 真的,不如我们吃茶去 真的啊,那么不如我们吃茶去, 这是真的啊,那...

  • 我们吃茶去

    生长于潮州,似乎从有记忆起,就知道有茶这种饮品。 记忆中,一开始泡茶用的水是用木炭烧开的。 后来,烧水用的是煤炉。...

  • 不如我们吃茶去?

    今日看书,法国甜甜粉红的雪糕车,和闺蜜闲聊两句; 全球有名的黑皮诺,和专业人士讨论一下; 而吃茶去,我却好好学习了...

  • 吃茶去

    袁文长 早起,烧一壶开水,掬几片嫩芽,沏上一杯茶,悠悠地坐到书桌前,或反思昨天做过的一件件一桩桩以及照过面的形形色...

  • 吃茶去

    “吃茶去。” 这三个字那么熟悉。曾经在儿子的体恤衫上看见过,白色的体恤衫上只有这三个大大的随意书写的字,为什么写这...

  • 《吃茶去》

    其实俺就一俗人还真不会品茶,也谈不上有何雅趣,不过也常常与茶友或独自用喜欢的杯杯配上好茶用上好水,看那绿芽遇水开花...

  • 吃茶去

    最喜那思绪之上一点愁 不是相思却似相思 长空一轮残月待时圆 无人可念 盛喜,胜喜 烧水吃茶去

  • 吃茶去

    日光明亮,蓝天如镜,风拂动纱窗,一室清凉。 无事,养壶、听歌、胡思乱想。 这种冗长的午后,会是我未来生活的常态。 ...

  • 吃茶去

    习茶仅半年,已被它深深吸引。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完美享受、嗅觉上的香久益清、听觉上的清脆悦耳、更重要的是...

  • 吃茶去!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津润喉的,是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怡情雅兴的,是茶; 万事糊涂吃茶去,无心自在的,是茶。 再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吃茶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y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