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顺昌大捷。大胜之后,岳飞却接连收到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命他即刻班师。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就在这一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这是北方的沦陷区,金国属地。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时苦于族众所累,无法南下,于是做了金国的一个小官,但辛赞一直心怀汉室,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拿起武器与金人决一死战,将金人赶出中原。辛弃疾正是在这种家庭教育氛围中长大,加上他从小耳闻目睹沦陷区汉人的生活惨状,因此在他青年时代就立志抗金报国。
一、上阵杀敌,起义抗金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下,宋金两军鏖战于江淮之间。金国后方空虚,沦陷区的汉人趁机拿起武器起义抗金。
辛弃疾时年二十二岁,他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抗金队伍。后来,辛弃疾听说耿京的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于是带领手下归附耿京。
耿京见前来投军的辛弃疾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最初对他并没有过多青睐,只安排他做了一个文职,掌管文书和帅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才让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
当时投军的时候,辛弃疾还引荐了一个名叫义端的和尚,但义端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吃不了当兵的苦,投军没几天就开小差当了逃兵,临走还盗了帅印。耿京因此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自知理亏,于是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定追回帅印。
辛弃疾猜测义端盗取帅印必是准备去金营邀功,于是带兵埋伏在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被他等到了骑马而至的义端。辛弃疾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辛弃疾顺利夺回帅印。
耿京没想到看起来书生气十足的辛弃疾居然如此英勇果断,此后才对辛弃疾委以重任。
一年后,辛弃疾受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共同抗金。在他完成任务北返的路上,听说张安国叛变投金,还杀害了耿京,导致义军溃散。辛弃疾闻讯怒火中烧,带领五十几人连夜奔袭敌营,生擒张安国,随后又马不停蹄的星夜南奔,将叛徒张国安交给南宋朝廷,名正国法。
辛弃疾的英勇表现有力的震慑了敌人,极大的鼓舞了抗金士气,并由此开始步入仕途。
二、最会写诗的武将
辛弃疾满腔报国热情,以为从此可以横刀立马、上阵杀敌,驱除金人,收回失地。他屡次向朝廷上书抗金计策,《美芹十论》、《九议》,字字珠玑,但当时的皇宫贵族,朝臣官员全都沉迷于暂时的安乐,得过且过,根本不愿意发动战争,他的呈书都石沉大海。
而且在南宋朝廷眼里,辛弃疾是“归正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是不能被信任的。
辛弃疾三番两次的上书惹得朝廷也很烦恼,只好先把他安置到地方上做个父母官。辛弃疾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尽管辛弃疾在这些地方的工作表现都非常出色,但是对他来说,不能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始终是生平之憾事。他唯有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1. 青玉案·元夕
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朝廷却偏安江左,不思进取,沉湎于歌舞享乐。辛弃疾空有一身才学,却恨无路请缨。他把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都寄托在这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闲居信州期间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和辛弃疾一样,也是积极主张抗金的爱国人士。二人会面后,互赠诗词,这首词就是作于这次会见的分别之后。词中追忆了早年抗金生涯,可惜英雄迟暮,壮志难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南宋时却成为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辛弃疾在任镇江知府期间,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此诗。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宁宗开禧元年,韩侂胄筹划北伐,六十六岁辛弃疾再次出仕任镇江知府,负责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但是对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奸臣排挤,又一次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居住,过着闲散隐居的田园生活。此后,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田园诗作。《清平乐·村居》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是个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的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词人之冠。他的很多词都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期盼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也有一些是咏叹壮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三、自恋又多情的词人
辛弃疾闲居期间写了很多田园诗作,他在陶醉于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之时,也不忘自夸自捧两句,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有这样两句经典名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意思是,你看这青山多么美好妩媚啊,我猜这青山看见我,也会有同样的惊叹吧!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在贺新郎这看似自恋自捧、坦荡不羁的词句中,又透露出心中无尽落寞和壮志未酬的伤感。
在历史上,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还是一个多情的暖男。他的妻子范如玉出身书香世家,是一位知书通文艺的女子,她和辛弃疾相守多年,历经坎坷。辛弃疾被贬后,和妻子来到上饶带湖居住,过起了田园生活。在妻子五十大寿的时候,辛弃疾为爱妻献上了一首《浣溪沙·寿内子》。
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辛弃疾堪称宠妻典范,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但唯独这首词一个典故都没有,寥寥数语却诉说浓浓的爱意,范氏虽已五十,他却用朱颜一词,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最好诠释吧!
公元1207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然而诏令还未到,辛弃疾已病重,只得上奏请辞。同年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文武全才的辛弃疾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带着国土尚未统一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