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人阅读史

个人阅读史

作者: 味淡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12:28 被阅读0次

    我的阅读史和思想历程

    1.学前上学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书,除了一本成语词典。认识字从妈妈给买的拼音挂图开始,然后坐在妈妈自行车后面,看路过的路边标语或者门头上的字来学认字。

    再大点看小人书,黑白的那种,忘了看过哪些。再后来看别人的《西游记》《葫芦娃》这类图画书,很羡慕别人家有成套的《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毕业,除了课文,也没看过多少课外书,动画片也没看过多少。所以很羡慕藏书多的家庭。倒是电视剧看了不少,虽然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像《霍元甲》《黄飞鸿》《渴望》这些。

    后来五年级时候,家里不知哪来几本《读者》,看得有味。

    上了初中,学校里有租书的地方,几毛钱一天。于是租着看了很多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镖女浪侠》等等,还看了一点言情小说。这是学校里的,学校外面经常去的地方是旧书摊、新华书店、其他书店。旧书摊上看《故事会》这些,还不敢看时间长了,时间长了怕老板说。在书店看书也是偷偷摸摸地,生怕人问买什么书。有的旧书店有名著,盗版的,有时候买了看。包括《巨人传》《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这些法国的名著。

    学校里借的书有时候放在抽屉里看,压在书下面看,被老师收了,又要回来,完了又被收。从哪知道了无为思想,于是心里一直认同这个。一本《老子》没事就背几句,还有学校发的传统文化格言集吧。

    初中时候同学家里有很多旧书,他一个亲戚是收废品的,会收到一些旧书,于是借来看。记得有本唐诗集,没事的时候,我就读一读背一背。其他的记不清了,有本印度教还是佛教的书,随手翻了翻,觉得里面人物形象太奇怪。

    高中学的理科,其实喜欢文科。听了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又或者是因为自己文理都想学,文科可以自学,理科需要教。就报了理科,数理化史地生,结果理科考得一一塌糊涂。

    高中还是经常在地摊、书店看书,有时也买。那会看过的书大部分也忘了,记得看过贾平凹的《废都》,还有印象深刻的是那本《飘》,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那书撕了。因为高考前别人在做卷子,我却在看那,当时心里有点放弃高考的感觉。还有叶赛宁的诗集,手抄在牛皮纸上。另外还看了些不健康的言情书,包括废都里边香艳的描写,让人颓废。

    懵懂幼稚中摸索着,逞英雄、装成熟、扮颓废、搞忧郁,年轻的心里渴求着了解更多,看更大的世界。

    高考完了,本身打算放弃继续上学去打工。在这些日子,还是看书,思考着看不见的明天。一次骑自行车到六十里外的市里,在地摊上看到一本书。很厚,里面还有发霉的地方,皮也掉了,不过很便宜。回去把这本书里的人物谱系在纸上画出来,可能是毕业后没事干吧。后来三年后才意识到这本书叫《圣经》,当时可能并不知道,只觉得福音书里边故事很奇怪,整本书看不进去,觉得很枯燥。

    录取通知书来了,当时随手报的一个吧,还是有思考,忘了。只是不想念书了,想着可以减轻家里负担。报了个法语,可能是以前看的法国名著多一些吧,期待着以后可以看原版。不管怎样,就这样开启了大学生活,一个不知名的大专。

    初到外地,离开熟悉地方,外面世界的多样冲击着乡下孩子的观念。几乎很多都是新鲜的,同学们来自富裕的地方,他们知道比我更多的事情。是自卑还是迷茫?再一次在书中寻求答案或者是逃避问题。在学校和校外的图书馆借着看了很多心理自助类书,还有一些看不懂的哲学书,像克尔凯郭尔、福柯的书。以期待可以解决内在的冲突迷茫无意义感,或者是强迫症式想法。然而并没有好多少,焦虑满了心。就是学了治疗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也就是顺其自然,没事时候看看湖水,让心像水一样平静下来。

    后来还因为报考北京导游,学了导游的几本书,全国和地方的《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最后笔试过了,面试咋没带身份证不让进,后来好长时间没考过。

    2.毕业社会

    这样学了两年多的法语后,毕业了。这次是真的踏入社会,去面对生存问题。记得有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还凑热闹买了本他的书,让他给签了个名。他签名的姿势就像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那本书叫《红》吧,也没看,后来离开北京送人了。

    接触基督教信仰后,看了很多慕道方面的书,像《铁证待判》、《游子吟》等等这些。后来读圣经班,作业就是看书写缩写,这样又看了很多信仰方面的书。《前车之鉴》《钟马田讲道集》《唤醒黎明》,还有陶恕、巴刻这些作者写的书,记不清了。

    因为特别渴望弄懂信仰,或者说弄懂生命的意义、价值所在,所以非常渴慕地读着吸收着。再后来就是读了很多圣经灵修方面的书,还有婚恋方面的。

    婚恋方面的有跟信仰有关的,也有没关的,像《爱的五种语言》、《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些。

    再后来,有个工作是在书店。这样可以看到的书一下子多了起来。平常没事的时候,就这翻翻那翻翻。励志的、财经的、婚恋的、养生的、管理的、美食的等等。还对中医感兴趣,还看过《黄帝内经》。突然想起以前还买过一本修自行车的书,真是想到哪是哪。还有心理医治类的书,像《医治的心》。

    再后来,做销售就看销售方面的。

    再后来,看诸子百家的书,《老子》《孔子》《孟子》《荀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还有历史书《尚书》《国语》《左传》《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等等。忘了什么时候看的《三国演义》,初中吧,一开始看不懂,到后来就能看懂了。还有《水浒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的。还有《三言二拍》、《智囊》,这大概是初高中看的。

    没有人指引,只是凭感觉看的,有的也是看别人在看,自己也去看。后来觉得做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不了解说不过去,就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再后来就是考教师资格证,看了教育相关的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还有家庭教育方面的。

    接触到基金,又看了基金理财投资方面的,关于定投呀投资一类的。

    文学方面的,想起以前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现代小说,先锋文学一类的。还有初高中看的名家散文。

    后来自考汉语言,还看过中文本科课程的书。《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文选》、《古代文论》、《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现代文选》《西方文学史》等等。

    3.总结

    就这样,懵懵懂懂中,误打误撞中看了很多书。回想起来觉得很杂。归一下类就是:

    信仰类:《圣经》及各种灵修书籍;

    婚恋类:两性沟通、婚恋观方面,如《婚姻的意义》、《爱的五种语言》;

    家庭教育类:也是看完就忘

    国学类:诸子百家、历史书;

    文学类:

    中国文学:《诗经》、古代诗歌、《三国演义》、《水浒传》、《三言二拍》,现代作家散文选小说

    外国名著《基督山伯爵》、《巨人传》、《茶花女》《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菊花夫人》《格列佛游记》《嘉丽妹妹》《飘》《呼啸山庄》《复活》《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白痴》《老人与海》等很多外国小说,看完就忘了。还有一些看不懂的诗歌,叶赛宁雪莱等等。

    理财类:关于投资、基金、股票、财务自由。

    生活类:关于中医的《黄帝内经》以及各种普及版的中医养生类,还有饮食类做饭。

    励志类:看了很多,看完就忘,没有特别的印象。

    心理类:心理学方面的,心理医治、疗愈,《医治的心》、《少有人走的路》、《自卑与超越》,性格方面等等。还有思维方法。

    哲学类:看了不少,也没记住几本,只是克尔凯郭尔,记得也不多。

    职业类:销售、导游、教师、翻译

    还读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笑话呀漫画呀啥的。

    看的比较多的是信仰婚恋国学名著励志心理,一个阶段看一类书多一些。大学以前上学时候文学类名著类多,大学及以后心理励志类多,刚踏入社会信仰类多,再后来工作婚恋类多一些,再后来国学类多一些,再后来投资类多些。

    泛读的多,精读的少。读过几遍的的少,似乎只有《圣经》《老子》《诗经》。

    以后改进方向,精读多一点,读细几本书。一段时间给自己规定了几本书,诗经三国内经。

    除了职业类书,其他选几本精读。

    读书目的转变:有的时候是为解决问题,有时候消遣,有的为炫耀,以后要学以致用。聚焦。

    读一本用一本。

    读书种类改变:精读圣经、婚恋选一两本、诸子名史、古代诗歌、中小学名著,再浓缩。

    读书方法:为什读这本书?读这本书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应用?作者是怎么思考的?他的思路是?有什么借鉴地方?

    想来爱看诸子百家和外国名著从初中就开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阅读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w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