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朋友就在微信群里发出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
他们孩子的学校每年搞一次养花比赛,他们家2年都没成功,然后她老公当着孩子的面就说:“这个花养了两回了,都失败了,唉,以后就不参加这个活动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我们的同学,女同学发出来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给评判一下,男同学对孩子说这话合适吗?
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聊得热火朝天,男同学始终没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女同学也一直认为男方有问题,我们于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辩论:(哈哈,现在才发现自己有时候辩论起来可以没完没了)
男同学:不要拿着短板去pk人家的长板,浪费时间不说还都是挫败感,我觉得坚持不应该在短板上不放弃
然后我给他举了个史泰龙成功的案例(在一个剧本上坚持了1849次才迎来了人生的成功),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上不要轻易喊放弃,要学会坚持。
男同学也给我们举了个案例,说道:
史泰龙是坚持了,成功才是坚持,马谡也坚持了,但失了街亭,导致大败,成为了刚愎自用的典型,但同样是坚持为啥评价不一样呢?不是坚持本身错了,而是对什么事坚持是有选择的,一味坚持是不对的。
因为马谡失败了,所以坚持变成了刚愎自用,但如果他成功了呢?像史泰龙这种坚持的北漂太多了,大多数都是一辈子跑龙套,成功的太微乎其微了,难道要教育孩子在小概率事件上倾注所有?人生还是得考虑大概率事件吧。
坚持没有好不好,就是个中性的东西,坚持对了就是有毅力,坚持错了就是顽固不化,所以坚持的内容比坚持本身更重要。
所以要选择去坚持,博大概率。
我们承认,男同学说的也没错,一味地只知道坚持而不愿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就是固执,就是顽固不化、刚愎自用。可是,对小孩子来说,举这个例子合适吗?如果说孩子在某些坏习惯上坚持,举这个例子倒也还好,让孩子知道好的习惯坚持是有进步,不好的习惯坚持了就是害人害己。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坚持能获得伟大成就的人真的是掰手可数,可以说就是小概率问题,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所以索性不去用小概率成功事件去教育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消极倦怠的思维。
孩子就像一颗颗小树苗,你给他灌输积极、阳光、向上的思想,她的思想就能积极向上,她就能往好的积极的一面去发展,试问,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乐观、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想,我的这位男同学肯定也是希望如此,只是无形中说出一些消极的话影响着孩子。所以,你希望孩子吸收什么营养,就给她补给什么养分吧。好的教育一定是鼓励,让我们多挖掘一些生活中正面的好的小故事给孩子吧,鼓励孩子向这些小故事中的主人翁学习,这才不枉为人父母。
男同学又说道:
关键得真的养啊,都是我一个人在管,没人管,要是自己养那没问题。
我不希望孩子把什么事都坚持,那就是固执了,我希望她坚持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舞蹈啊之类的,这种靠我去养花她完全不管的坚持就没必要了。
不要太教条了吧,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然后我给他发了个小故事——《父亲和一颗小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故事的主人翁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父亲为了鼓励他,夜里偷偷帮忙他照料小树苗,使小树苗长得特别好,他父亲希望通过小树苗的成长教育儿子面对生活要阳光乐观。
男同学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养花是自己的问题,孩子就不会去管,最后养花这件事情就完完全全变成了家长的任务,试问哪位家长不恼火。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孩子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别好,那她就失掉了孩子本有的天性,孩子爱玩,孩子没有责任感,这些一开始不都是所有孩子存在的情况吗?但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作出适当的引导,引导着孩子一步一步地往这方面的品性发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归结为孩子不想管就不要坚持了,再者,孩子其实理解我们口中所谓的“坚持”都困难,她们不了解到底怎么叫坚持,或者大概知道意思,但是落实到每一个事情上又不知道如何去做才叫坚持,这些也是我们当父母的责任所在,需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去做好某些事情,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去了解坚持下去的意义。
男同学又反驳道:
不轻易放弃是说她自己努力了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完全不管也没兴趣的东西不就该早早放弃了么。。。。。。
她如果自己真的喜欢养花我觉得死多少次都没问题,但完全没管过,这种也叫轻易放弃我觉得就把坚持的含义搞错了。
从参加的角度讲其实就没参加过,因为自己完全就没管过。
嗯,她的兴趣不在参加,而在别人参加了她也想参加
其实,还是回到上一个问题上,家长需要学会如何去好好引导孩子处理问题,孩子往往容易放弃,如果我们能适当给予鼓励,孩子就不会那么轻易说出放弃的话,任何一个光鲜亮丽的孩子背后都需要一个坚持的父母在。而且我们跟孩子的每次交流都应该谨慎,我的这位男同学就犯了一个大忌讳,话语中无形地传达了消极悲观的思想,并把不参与的原因归结为“因为之前失败了两次”,其实,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他描述的原因根本不是这个,而是觉得孩子的兴趣点不在这个上面,那我们为何不一开始耐心引导孩子,问问孩子是否愿意参加,愿意参加的原因又是什么?一个事情,只要不是坏事,然后孩子又愿意参加,作为父母的不是应该支持鼓励么。孩子不会养花,我们就教她,孩子没有担当,我们就告诉她怎么做才叫有担当,孩子想放弃,我们就为孩子鼓一把劲。
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作为父母有时候难免焦躁,处理问题不动脑筋,随口而出的话也数不胜数,这些话很大部分依赖于我们的常规思维,这些常规思维如果不积极乐观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思想很纯粹,我们真应该多多鼓励她们才是。不仅我们的男同学容易犯这些问题,我自己也经常在育儿道路上浑浑噩噩,犯下过很多后悔的事情,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自己也能有所长进吧,反复跟自己强调:耐心倾听、多多鼓励、多传递正面思想、忌讳生气中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