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2017年的你,在回忆2016年的自己,是否会如此感叹:愿望清单年年有,成长计划月月忧,君不见竹篮打水一场空,奔流到海不复回。
年年复年年,我又把今年的愿望清单列做出来了,心想:这回2017年年终回顾不会又和2016年一样吧?遥想2016年,我的愿望清单的十个小目标,只完成了一个。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何不用项目工作中常用的甘特图,对自己的阅读清单进行拆解,形成一份目标可量化可监控的计划呢?如果不错,还可以复制到其他计划。
发现问题
我回想去年的愿望清单,发现四个问题:
1、缺少动力,没有奖惩;2、目标制定SMART原则的“可达成性”没做好,制定目标偏高;3、一年太长没有可控的节点;4、没有监管人和奖惩机制。
具体到阅读计划,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没有萃取和内化:除了最后两个月因为上了禹宸的知识萃取课,萃取和内化效果较好外,前面的都不是特别好;
2、输出的深度,还要深入:虽然去年因为写作,提升了输出能力,但是深度思考还差点;
3、阅读没有系统化,想到哪看到哪:目前在个别领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接下来可以进行主题阅读了,把知识点连成线,用输出内容形成面。
明确目的:是否要做计划
首先,我的阅读目标很明确,就是在一年内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分别从专业类、营销工作和视野三个角度切入。接着,我思考:为何花4个小时拆解计划,这样做意义和效果如何?这是我拆解计划之前的疑问。第一,这样做是否浪费时间;第二,这样做出的计划,是否有助于执行。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到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材工。虽然我花了4个小时,但是我省下以后找书的时间、而且更有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提升阅读效率,这样反而是节省总时间了。
第二个问题,这份计划应当纳入行动开始截点、监督者和奖惩机制,辅以公开承诺的效力,那这样就可以落地执行,而不是泛泛而谈“我今年要阅读多少本书”。
最后,我需要思考:今年我要做什么,做这些需要提升什么方面的能力,读什么书,哪些书合适。就算不画思维导图,脑子也不能懒成浆糊。
我的年度读书计划拆解计划:围绕目标分类
在选书之前,我对目标分类,比如我要提升思考能力,我要选择哪些书。我要提升营销方面,我有需要看哪些书。
专业类:思考/成长类、
营销工作:经管营销类、文案/写作类、创业类
视野类:人文/历史类、其他、文学类的小说
休闲类(与目标无关):文学类的散文,如《我心柔软》。
拆解计划:关于选书
虽然我是用了4个小时完成这份表,但实际上一半的书都被我提前列入书单,当然也有部分是2016年购买但是未阅读的书本。关于选择书本,为了配合我的目标和主题阅读,我选择一些在某领域得到比较多认可的书本。我主要参考亚马逊和豆瓣评分、评论。举个例子,我的大目标是提升自己深度思考能力,在专业书本这个方向,我选择了:《金字塔原理》、《结构思考力》、《零秒思考》、《思考,快与慢》。这些书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要不就是经典著作比如《金字塔原理》,要不就是综合评价比较好的。
拆解计划:阅读和输出模式
阅读方式有很多,我只是按照阅读速度和思考深浅分为:精读和快速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感受到经典书本的重要性。很多人喜欢阅读畅销书,而畅销书的知识源头大多出自经典书本,优秀的畅销书作者确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大家带来新的理念,但有些书东拼西凑,显然不利于思考。这时,我们不如重读经典,回本溯源,回到知识的源头,毕竟“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经典书本,我会选择精读,对于消遣类或者比较简单的实用书本,我会选择快速阅读。
关于输出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输出方式,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摘抄、写书评或读后感,还有制作思维导图,今年阅读计划会增加一个读书卡片(内容较多,不作展开),用于阅读经典书中。不同书本,我也会采用不同的输出模式,主要取决于我要“使用知识”,还是“掌握思维方式”。
我的年度读书计划制定计划:统筹时间
(1)工具:甘特图
项目管理中,每个环节掌控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每个书当做一个互不干扰的项目,迁移项目管理常见的“甘特图”,规划全年度用于阅读的时间。
(2)总时长:450~500小时
考虑到上班、社交和私人事情,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阅读。我粗略计算:一年365天,假设每天阅读至少1小时,就拥有365小时,每周末都有两天休息(长假和加班不计算在内),那这两天我都可以多阅读1个小时,一年52周,刚好就能多出100小时用于读书。所以全年阅读时长为450~500小时。
(3)阅读速度:20~30页/小时
对于一些书本,比如《黄帝内经》、《营销管理》等烧脑书本,我可能会放慢速度,一小时能读懂10页就不错了,对于快读阅读的书本,一小时甚至可以看超过60页。
(4)时间截点
一项计划,如果不规定最晚开始时间,就有可能永远不会开始。先行动,总比犹豫不决要强,所以我设立了每本书的时间截点。哪怕我想偷懒,也是有限度的,让时间截点像小皮鞭一样,狠狠抽着自己前进。
我的年度读书计划制定计划:弹性计划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张表格里的阅读时间和输出时间,对于我来说,起到的是监督作用。未来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好书,我特意空出了一些位置,为好奇心埋单。
计划执行:监督人
对于我来说,惰性常常击败行动力,所以我需要有人监督自己。由于计划刚出来,我还没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呢,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目的——寻找监督人。
关于监督人的选择,我认为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为准,而不是身边较好的朋友,利用“同侪效应”,而且监督人和自己相互监督,提醒,甚至形成一个小规模监督小组,效果更佳。
计划执行:奖惩机制
对于每一项计划,如果动力十足,或许不会半途而废,但我是一个容易半途而废的人,所以也又对应的奖惩制度。
1、公开承诺+监管红包:完成不了直接给监督人发红包。怎么样算完成,除了少部分书外,所有书本对应输出,这是无法作弊的。
2、给自己一个特大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来点创意玩法:比如要买一台价值5000元的手机,直接寄存给监督人,今年目标完成后由对方帮忙买,如果不完成,对不起,5000大洋要被扣除未完成部分(这方法有点狠)。
知易行难,做到永远比计划难,做好永远比做到难。不管怎样,我拆解自己的年度读书计划,也是希望能做到,而不是为计划而计划。2017年,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深度思考者。
附:我的2017年度书单(持续更新,空余的为弹性计划书本)
一、思考/成长类
1、金字塔原理
2、零秒思考
3、结构思考力
4、思考,快与慢
5、学会提问
6、心智探奇
7、刻意练习
8、精进
9、沟通的艺术
10、追时间的人
11、
二、经管营销类
12、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13、市场营销原理(选读)
14、营销管理(重读)
15、稀缺
16、社群营销
17、
18、
19、
三、商业/创业类
20、创业维艰
21、商业画布
22、互联网+农业
23、
24、
四、写作/文案类
25、文案训练手册
26、十堂量子创意课
27、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28、尖叫感
29、写出我心
五、文学类
30、月亮与六便士
31、槽边往事
32、百年孤独
33、我心柔软
34、二手时间
六、人文/历史类
35、君士坦丁堡的沦落
36、人类简史
37、极简人类史
38、曾国藩3
七、其他
39、黄帝内经(重读)
40、
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