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起学《大学》:格物致知

一起学《大学》:格物致知

作者: 中纵决策_王义礼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06:58 被阅读0次

2022-6-19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译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说的是:如果你想要获得知识,就要去接近事物、研究其中的道理。

人心深处,都有认知能力,天下万物,都有自然道理。只是有些道理,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因此,我们的知识,还有所不足。

【原文】

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为知之至也。

【译文】

因此,大成之学一开始就教导说,学习者要从研究事物开始,用已知的道理,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能长久坚持,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事物无论其外在表象,还是内在本质,无论其精微原理,还是粗浅轮廓,都将一目了然,而我们人类内心的认知作用,也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研究事物,这就是知识的顶峰。

【思考】

本章原文缺失、朱熹增加。大学之道,格物致知是起点。有了格物致知,才有后续的诚意正心、开启修身之道。

这引发儒家第一文案: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研究事物,获得知识;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是格正事物,觉察良知。

本章以现在的话语来讲,就是实事求是。求是,必须实事,才能脚踏实地;实事,还须求是,才能成长提升。

莫去辨别,朱子正确还是阳明先生说得对。知识,是外在规律的认识;良知,是内在心灵的映照。外在求知,孜孜不倦;内在良知,光照不灭。以求知之心,了解事情,不糊里糊涂;以良知之心,学会选择,不迷失自我!

相关文章

  • 一起学《大学》:格物致知

    2022-6-19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

  • 北京 自在人生 格物致知

    意识是觉 什么是格物致知,怎么做? 95%是王阳明的话 格物致知,来自《大学》 孔子之道 中:格物致知 恕: 己所...

  • 《问道大学》第六讲 格物致知 笔记-553天

    连春成长日记Day 553 日期:2022年8月31日 《问道大学》第六讲 格物致知 笔记: 1、生活即是修行,学...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徐爱录》之二

    学习: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一、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礼记·大学》:“致知...

  • 格物中行动 动皆为客

    自在大学 格物致知过程中也可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过程中如果有触动也可以当下行动,行动完感觉不好继续格物致知。 皈依...

  • 格物致知(一)

    10.26:读《传习录》—格物致知(一)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

  • 2018-03-15

    以行践言学《四书》——《大学》篇19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閒尝窃取程子之意补之曰: 所谓致知...

  • 一起学《大学》:大学之道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82】

    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我们都要格! 【以下黄以方录。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学《大学》: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zl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