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这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家收取老百姓大量的市租,为他家管事的官员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哪能说是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大门前树立一道影壁,管仲家门口也树立影壁短墙。国君设宴招待别国的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专门设置献过酒后放空杯子的土台,管仲家也设置这样的土台。若说管仲知礼,那谁处不知礼呢?”
注: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一名管敬仲。齐国姬姓之后人。颖上(今安徽省西北部,淮河北岸,颖河下游)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有名的政治家。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桓公成为春秋时诸侯中第一个霸主。孔了与管仲的政见不一致,对管仲违背周礼的某做法,孔子进行了批评。
器:气量、度量、胸襟。
有三归:指管仲将照例归公的市租据为已有。“三归”指市租。
摄:兼任,兼职。当时,大夫的家臣,都是一人常兼数事。而管仲却是设许多管事的家臣,一人一事一职。
焉得:怎么可以,哪能算是。
邦君:诸侯,国君。树:树立,建立。塞门:“塞”遮蔽。古代,天子和诸侯,在宫殿大门口筑上一道短墙作为遮蔽物,以区别内外。也称“萧墙”,相当于后世所说的“照壁”,“影壁”。天子的塞门在大门之外,诸侯的塞门在大门之内。
反坫:“坫”音电,古代设于堂中,供祭祀或宴会时放礼器和酒具的土台子。反坫,是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指君主招待别国国君,举行友好会见,献过酒之后,把空杯子放回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