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还是浓妆?

作者: 礼仪文化传播者李黎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01:57 被阅读0次

在群里看到一段子:成都有一漂亮女子跑去街子古寺:大师!现在社会这么乱,像我这样的弱女子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呢?

大师:只要素颜就够了!

大家看了这个段子后是什么感受?

这个段子,大家看到哪些和礼仪相关的方面呢?又如何梳理出知识点呢?

当时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节选两段回复:

回复1:素颜做个优雅的女人也是一种美。

回复2:整理自己的仪表是增加自己魅力也是对他人的尊敬,同时增加在别人心里的印象分。

我当时的想法如下:

1、妆容有度

度,适度。中庸的哲学。妆容,该化则化,该淡则淡,依场合而定,看对象说话。浓妆淡抹总相宜。

职场规则:化妆上岗、淡妆上岗。无妆无礼。当众补妆、残妆失礼。

社会交往,与人初次见面,尤其是有异性在场,妆容打扮不可太过妖娆艳丽,着装可有个人的品味,但仍不可过艳、透、短、紧、小、杂,有失端庄大方,不够得体稳重。

生活中,有妆也罢,素颜也好,道法自然,逍遥自在。

谁说庄子的夫人去世时,老庄鼓盆高歌,就是对夫人不敬呢。

汝非鱼,焉知鱼之乐,又焉知鱼之悲。

化妆的最高境界:生命的化妆。腹有诗书气自华。

2、段子中提到“弱女子”,弱,何为弱?真正的弱是怎样的?

想起曾看到的一则故事,说一位教授问他的学生,“舌头和牙齿谁更适于生存?”,大多学生说牙齿,因为牙齿看起来更坚硬,好像更适于现代社会的生存。

教授问,“如果有一天牙齿都掉光了,请问舌头还在吗?”

学生恍然。

又想起《乱世佳人》中斯佳丽和玫兰妮,一个强,一个弱;一个长相出众,一个长相平平。可是阿希礼选择了玫兰妮。在最危难的时刻,一向坚强有主见的斯佳丽惊慌失措。平时一向柔弱没主见的玫兰妮却镇定自若,料理好了一切。

我和我的礼仪队学生

柔弱生刚强,还是刚易折?你是要做外表强悍,实则外强中干的女子呢?还是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定、淡定从容的女子呢?

这里有道德经中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智慧。

3、这个段子中,儒家的度,中庸,道家的自然,刚柔并济的智慧在里面。而这则段子发生在寺庙,还有佛家的思想智慧。有入世,有出世,有放下,有警醒,有功德圆满。阿弥陀佛!

儒家讲敬,道家讲静,佛家讲净,层次递增,境界渐升。

修身、修行、修度。或者,我们综合起来说修炼吧,大家好像更熟悉这个词,人生是一场修炼,无处不在的修炼,红尘深处的修炼。

清华大学一景(作者拍)

再往后,进一步地总结出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得体的举止、着装、谈吐,TPOR原则的运用。最后,礼仪回归生活,但是指引了内心,优化了生活。这又是在讲礼仪了。

截图自课件

附:

庄子鼓盆而歌的典故: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外篇)·至乐》)

参考译文: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来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打着瓦缶唱歌。惠子说:“你跟她生活了一辈子,她生生养儿女直到衰老而死,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呢。在她刚离世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感叹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人生的初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发生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去世的人将安安稳稳地沉睡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哭泣。我认为这是看不透命运,所以也就停了下来。”

                      (李黎  2017.5.19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颜,还是浓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b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