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就是爱

作者: 向上有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7:24 被阅读8次

1

你是否发现,当你的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在纸上胡乱画一通的时候,你依然会高兴地对他说:“画得真棒!”孩子听到后高兴地又胡乱涂了几张白纸。虽然在你的眼里,他画的跟你的草稿纸一样一团糟,你依然不吝啬你的赞美。孩子会有一段时间喜欢乱涂乱画,而且越来越有大师范。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你再看他的画时,已经没有了原来耐心,直接对他说:“你画的是什么鬼?别浪费纸了!”

这句话在孩子看来,就等于贴了“我不会画画”的标签。于是孩子碰画笔的次数变少了,即使拿起画笔,已经不知道画什么。

其实,孩子不是不知道画什么,而是他不知道该画什么才能令你满意。

加拿大插画师彼德.雷诺兹的绘本《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瓦士缇的美术课结束了,她什么也没有画。她对老师说:“我就是不会画画。”她的老师对她说:“那就随便画一笔。”于是,瓦士缇胡乱抓起一支笔,狠狠地在纸上戳了一个点。老师拿起图画纸仔细看,然后让瓦士缇签名。瓦士缇认真签上自己的大名。

一周后,瓦士缇再次踏进美术教室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画的那个点,不仅被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裱了起来,而且还挂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方的墙上。瓦士缇心想:“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

她第一次打开藏了很久的水彩颜料,涂了很多很多不同颜色的点,还体会到了混色的快乐。于是,她用各种颜色画出更多的点。她还画了更大的点,甚至不需要专门画点,她也能够画出点来。

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瓦士缇画的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说:“你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我要是会画画该多好啊!”瓦士缇对他说:“我敢打赌,你也行。”男孩自卑地对瓦士缇说他连用尺子画直线都画不好。瓦士缇学着她的美术老师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男孩用发抖的手画了一根弯弯曲曲的线。瓦士缇对男孩说:“请签名。”

绘本里的美术老师让我想起了我小学的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她是一位和蔼的老太太,也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她在我第一次画的桃子图画本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勾,写上“100”分。正是这个100分,让我喜欢上画画,并且让画画成为一项我拿的出手的爱好。

如果瓦士缇的老师生气地对她贴标签,说“你是个笨蛋,连画画都不会”,也许没有瓦士缇后来的成功。同样,如果没有我的数学老师打的100分,我也不会有会画画这项技能。

彼德.雷诺兹说,他经常去学校访问时问孩子们谁喜欢画画,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几乎都举手了。但是四五年级的孩子几乎都不举手了,或者都指向班里的“小艺术家”。

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日俱减,也许正是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的“功劳”。我们做不到像刚开始那样,看到孩子第一次画,哪怕她画的像一团乱线,我们也会夸她“你真棒”。孩子们渐渐懂得了大人们的不成文的规矩,他们学会了接受大人们给他们贴的各种标签:你不行!你画得真难看!你唱的是什么鬼?你就是个笨蛋!你就是在浪费时间!

心理学中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不是事件导致了你的感受,而是你对事件的理解导致了你的感受。

如果因为孩子某次表现不佳,而给他们贴上“你不行”的标签,那么你的不理性情绪会影响孩子们对自己的判断。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他们就会像你说的那样——你不行。

孩子们在学会与成年人相处的同时,无形中剪也掉了自己用来飞翔的翅膀。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都亲手塑造一个又一个平庸的孩子,还此乐此不彼。

2

曾经看过一个亲子节目。主持人请一位妈妈和她刚会爬的宝宝上台做节目。宝宝和妈妈之间隔着一个灯光模拟成的正在喷发的火山。节目通过两次实验,检验妈妈的态度对宝宝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第一次实验,宝宝奋力超妈妈爬去,当她爬到“火山”边上时,她停下来,抬头看妈妈。她的妈妈面无表情地、冷冷地看着她。宝宝着急地在“火山”旁徘徊,徘徊了几次之后,宝宝掉头爬回原地。因为她不敢爬过那座“火山”。

第二次实验,宝宝奋力爬向妈妈,当她再次爬到“火山”边上时,她又停了下来,抬头看对面的妈妈。此时,她的妈妈正温柔地、微笑着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宝宝依然在“火山”边徘徊。徘徊了几次后,她再看妈妈,妈妈依然那样满怀期待地注视着她。这时,奇迹出现了。宝宝勇敢地爬过“火山”抵达妈妈的怀里。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强大,其实都是因为被看见。”

节目里的那个宝宝,因为被妈妈看见并且关注着,让她知道妈妈是爱她的,是期待她的。这种爱给了她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让她勇敢地爬过了那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有一句话说:小鸟不是没有飞越大海的勇气,而是大海那头没有期待。

3

八个月大的儿子最近喜欢跟我玩他丢我捡的游戏。

无论是把他放在沙发上,还是放在床上,只要他够得着的物品,他都喜欢扔到地上,然后咿咿呀呀地呼唤我,让我帮他捡。刚开始,我以为是他不小心弄掉的,我捡起来递给他。没过一会,我又听到“啪”的一声,东西掉到地上的声音,他又开始咿咿呀呀地唤我。我又弯腰捡起递给他。

如此反复几次后,我发现他是故意扔地上让我给他捡的。当我捡起东西递给他并逗他时,他会开心地“咯咯咯”地笑出声来。然后,继续扔物品,我继续捡。玩腻之后,他会伸出小胳膊索要拥抱。

如果我不做任何回应,或者不假思索地怒斥他:“别扔了,再扔我就揍你。”很有可能他会被吓哭,会恐慌。

孙向东和保罗.G在《安全感》里说:如果没有反馈,也就是呼唤父母而得不到回应,父母总是爱搭不理,忽视呼唤,我们就知道自己是不被接受的,存在感得不到认同。”

孩子要的是关注、是爱。而我看穿了他的“小伎俩”,不仅没有骂他,还和他互动。他就会知道,他是被接受的,他是被爱的,他的存在感得到了认同。因而,他很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成为他以后继续探索动力。

绘本《点》里的瓦士缇在随便戳了一点后,她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她,还郑重地让她签名。不仅如此,老师还把她画的点裱了框,挂在办公桌上方的墙上。正是老师看到并爱瓦士缇,才给了瓦士缇继续探索的动力。我想说,这样的老师,给每个学校配一批!

武志红说:“看见,就是爱。”

看见,让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具有创造力、更聪明、更勇敢。

相关文章

  • 看见就是爱,爱就是看见(待修改)

    今日收获: 今天在b站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上面听了几个大佬在谈年轻人的奋斗意识,听了武志红老师讲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

  • 看见就是爱

    今天很深刻地体验了一把焦躁不安的感受。 从早上又一次没有成功早起,我感觉时间被浪费,内心惴惴不安,充满了懊悔开始,...

  • 看见,就是“爱”

    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与自己相同的人保持一致。一致对外,一致狂欢,一致逃跑。通过与相同的人保持相同的选择,获得集体认同...

  • 看见就是爱

    忽然发现我不敢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怕别人不高兴,怕别人说我不懂事。 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觉得是错的 做完就后悔,并在...

  • 爱,就是看见

    桌上摆了一个花瓶,里面插了几只干莲蓬。五岁的女儿,拿起画笔,像模像样地画起来。待她画好后,我拿过来细细欣赏,真是满...

  • 看见就是爱

    有句话说:人越是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 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做点屁大点的事情,恨不得拿个喇叭广播一下,这是我做的...

  • 看见,就是爱

    偶然得知心理学里有个假设:看见,就是爱。我要记住这句话,时常提醒自己要看见自己的孩子,看见班里的学生。以前有过这样...

  • 看见就是爱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今天我们谈谈这个点:看见 看见就是爱和光。—— 武志红 心理学小课堂:什么是...

  • 看见就是爱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句话“看见就是爱”,当时觉得很震惊很有感觉,但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理解。 有了第一次的听到...

  • 看见就是爱

    什么是爱,看见对方的感受,听见对方的心声,即时回应对方是爱。如果只是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想说的,那不是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就是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ch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