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教授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我本来有些不太欢迎,但是无力阻拦,只能被迫接受。
既然已经明确客人要来,我还是尽力配合,帮忙收拾家里,迎接客人。
既来之,则安之。一番交流,也还算愉快,只是道不同,不可强求。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客人下午走了,我们回到家中收拾时,发现客人还落下了东西。
郑教授:相公,明天你帮忙将东西送到A处,可以吗?
我:不好,不想麻烦A处的工作人员。
郑教授:这有什么麻烦的?我以前经常这样做的!
我:你经常这样做,就说明不麻烦吗?我觉得挺麻烦的。
郑教授:你就是找借口,就是不想送。还说只要我开心就好,都是哄我的,我现在不开心。
我:我可以送,明早7点45分,B处,我直接给你朋友。
郑教授:她不一定这么早上班,你就没有一点利他心吗?
我:我不想麻烦A处工作人员,就是利他啊。
郑教授:算了,你不去,我自己去。
不欢而散。
仔细回想整个过程,自己本能反应是不想这么顺着郑教授,本来心情就不爽,找人帮忙,还这么理直气壮,认为举手之劳,做是应该的,不做就是坏人,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
我想,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找人帮忙,首先要摆正心态,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帮与不帮,主动权都是在别人的手中。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需要给别人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就是帮不帮的权力都在你那,帮不帮,我都能接受。其次,不管帮的是大忙还是小忙,都应该衷心感谢,即便是举手之劳,也还是需要别人举手,也是付出。
对于家人,有些特殊,帮忙一说都显得有些生分。但是,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想要让别人按自己的意图办事,首先得看对方的心情。心情好,什么事都好商量,心情不好,事再小也谈不拢。
第二天一早,我还是默默的将东西收好,带往A处,还是心太软。
网友评论